第935章 石泪(1 / 4)
京城外三十里的落凤坡,有座送子观音庙,青瓦灰墙,门前两棵老松,看着平平无奇,却是方圆百里最灵验的寺庙。
庙里供着一尊半人高的送子观音石像,据说是前朝一位石匠为还愿,用整块青石雕了三个月才成的。
观音眉眼低垂,唇角含笑,右手持杨柳枝,左手托净瓶,形态逼真,衣袂飘飘。
最奇的是那双眼睛,不知用了什么技法,竟像是活人的眼珠,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觉得观音在温和地望着你。
这观音庙灵验之处在于求子。
求子的人只需在观音像前诚心叩拜,再供上一碗清水,若次日那碗清水变浑浊,便预示已得子嗣。
百年来,不知多少妇人在这求子如愿。
有人说是观音显圣,有人说是巧合,但无论如何,这庙的香火一直鼎盛。
却无人知晓,那清水变浊的缘故,是观音像眼中会渗出些许微小的石屑,落入碗中,看去便如清水变浊。
老庙祝唤这东西叫“石泪”
,说是观音怜悯人间求子之苦而流的泪。
这年春天,宫里的兰妃娘娘也听说了这送子观音庙的灵验。
兰妃入宫五年,圣宠正浓,却始终无子。
后宫向来是母凭子贵,没有子嗣的妃嫔,再得宠也如无根浮萍。
近来皇上又新纳了几位美人,兰妃心中焦急,四处求医问药,拜佛求神,却始终不见动静。
“娘娘,京城外有座送子观音庙,灵验得很。”
贴身宫女小翠低声禀报,“听说只需供奉一碗清水,若水变浊,便是有了。”
兰妃凤眼微挑:“清水变浊?这等粗浅把戏,莫不是骗人的?”
“奴婢原也这么想,可打听下来,竟是真的。
吏部尚书的儿媳,成婚八年无子,去求了后,果然有了身孕。
还有京兆尹的夫人,也是去了一趟,回来便怀上了。”
兰妃沉吟片刻:“既然如此,本宫便去一趟。”
三日后,兰妃轻车简从,悄悄来到送子观音庙。
她摒去随从,独自步入殿中,但见观音石像慈眉善目,不由得心生敬畏,恭恭敬敬地跪在蒲团上,奉上一碗清水。
“信女兰氏,恳请观音大士赐我一子,若能如愿,必重塑金身,再建庙宇。”
她连磕三个头,将清水供在神案上。
次日清晨,兰妃早早来到庙中,只见那碗清水果然变得浑浊,碗底似有些许沉淀。
她喜极而泣,又连磕了几个头,捐了百两香火钱。
一月后,兰妃果然有了身孕。
皇上大喜,赏赐无数。
兰妃却暗忖:“此番得子,全靠观音显灵。
若那观音庙香火太盛,人人都去求子,岂不显不出我的诚心?再说,若有人也如我一般得子,将来岂不是要与我儿争宠?”
思来想去,她竟生出一个荒唐念头——何不将观音石像请入宫中,独享其灵?
一日深夜,兰妃命心腹太监带人偷偷将观音石像从庙中搬出,运回宫中,藏于她寝宫后的小佛堂内。
为掩人耳目,又请工匠仿造一尊相似的观音像放回原处。
老庙祝次日现观音像被换,长叹一声,知是宫中人所为,却不敢声张,只得对外称观音像需修缮,闭庙数月。
兰妃得观音像后,日日焚香祷告。
奇怪的是,自那日后,宫中佛堂内的观音像再未流过“石泪”
。
而民间那座观音庙,因换了石像,也不再灵验,香火日渐冷落。
兰妃怀胎十月,将至产期。
一晚,她忽做噩梦,梦见观音石像眼中流出鲜血,血中有一婴儿啼哭。
惊醒后,只觉腹痛难忍,忙唤太医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