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5章 石泪(2 / 4)
婆。
生产之时,兰妃痛得死去活来,只听稳婆一声惊叫,竟昏死过去。
待她醒来,只见皇上脸色铁青地站在床前,宫女太监跪了一地,瑟瑟抖。
“妖孽!
你生了什么怪胎!”
皇上怒喝道。
兰妃挣扎着抬头看去,只见襁褓中是一个浑身青黑、光滑如石的婴儿,没有五官,没有指节,活脱脱一块人形石头。
“不——!”
兰妃惨叫一声,几乎昏厥。
这时,又有太监慌慌张张来报:“娘娘、陛下,佛堂里的观音像……化、化为一堆粉末了!”
皇上大惊,亲去查看,果然见那尊费尽心机运来的观音石像已化作一地石粉,只有那双石眼还完好无损地留在粉末中,似含着无限悲悯。
兰妃见这情景,知是报应,终于崩溃,将偷换观音像之事和盘托出。
皇上听罢,又惊又怒,当即下令将兰妃打入冷宫,那石胎婴儿则被送往京郊寂照寺,听天由命。
消息传到宫外,百姓议论纷纷。
有人说兰妃心术不正,遭了天谴;有人说那观音石像本是灵石,被强取豪夺,灵气尽失;还有人说,那石胎本是观音泪所化,强求得来,终是空。
却说那石胎婴儿被送到寂照寺后,老和尚慧明见婴儿无口无鼻,却胸口微微起伏,似有呼吸,知非凡物,便将其收留,取名“石娃”
。
说来也怪,石娃虽无口不能食,无鼻不能呼吸,却在慧明和尚诵经时,周身泛起温润光泽。
慧明察觉此子似能以诵经的愿力为食,便日夜精心照料,以自身修为滋养这石一般的婴儿。
如此过了半年,一对中年夫妇来到寺中。
那妇人面容憔悴,眼含泪光。
原来他们成婚十余年,始终无子,四处求医问药皆无果,听闻寺中收留了一个怪婴,特来布施,积些功德。
慧明和尚接待了他们,见妇人面善,便引他们去看石娃。
那妇人见到石娃,不但不惧,反生怜爱之心,轻轻将他抱起。
说也奇怪,石娃在她怀中,竟出细微的咕噜声,如寻常婴儿满足时的呢喃。
“师父,这孩儿虽异于常人,却也是条性命,为何被弃于此?”
妇人问道。
慧明和尚叹气道:“阿弥陀佛,此子来历不凡,乃是一段因果的产物。”
便将兰妃偷观音像、生下石胎的事简要说了一遍。
妇人听罢,泪如雨下:“孩儿何辜,竟受此罪?若师父不弃,我愿带他回家,好生抚养。”
慧明惊讶道:“女施主不惧他异相吗?”
“世间万物,各有其形。
这孩儿不能视、不能言、不能听,已是不幸,我怎能因他相貌怪异而嫌弃?”
妇人轻轻抚摸着石娃光滑的面庞,石娃似有所感,周身泛起微微暖意。
丈夫见状,也点头道:“既然娘子有意,我们便收养了他吧。
虽不能承欢膝下,但也是一份善缘。”
慧明见二人诚心,便应允了:“此子非凡胎,不食人间烟火,需以诚心善念滋养。
二位既有此心,或是一段缘法。”
夫妇二人将石娃接回家中。
丈夫姓陈,是个落第秀才,以教书为生;妻子姓周,温柔贤淑,绣工精湛。
家中虽不富裕,却也和睦温馨。
石娃来到陈家后,周氏日夜不离身旁,虽知他无耳不能听,仍常对他说话唱歌;虽知他无目不能视,仍常抱他出门晒太阳;虽知他无口不能言,仍常轻抚他面庞,如对常儿。
说来也怪,在周氏全心全意的爱护下,石娃的身体日渐柔软,不再如先前那般僵硬如石。
一日,周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