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如数家珍(4 / 6)

加入书签

nbsp; 三十年代后期,褚大师在不惑之年突然病故,恒丽绸缎店也倒闭,连累西来顺饭庄也不景气,及至歇业,“马连良鸭子”也断了档。据说褚大师的再传弟子、清真大师杨国桐,正在恢复这道断档几十年的名菜。

    南来顺由石昆生于1937年创建,原址在菜市口,后迁至大观园西侧。石昆生本是卖爆肚的,人称“爆肚石”,曾以爆、烤、涮羊肉以及爆肚闻名于京城。南来顺除了经营小吃,还着力创新炒菜,其“炮糊”因有名而限量供应。据说京韵大鼓之王刘宝全爱吃炮肉,下场后必到戏园附近一饭馆去吃。炮肉要用一指厚的铁板制作,日久天常,厨师估计时间快到,就炮好等候。一日,刘宝全下场晚些,炮肉已干硬略糊,却别有风味,遂歪打正着,成为一道新菜“炮糊”。

    又一顺始于1948年,原址在西单以南路西,由东来顺掌柜投资创办。西单是通往南城及出城走卢沟桥官道的必经之地,东来顺掌柜就对西单这地界动了心思,寻思着在西单再开家东来顺分店。此时,西来顺的掌厨褚连祥已经病故,西来顺业已歇业。掌柜调集东来顺的堂、柜、灶骨干,又请来西来顺褚连祥的两位高徒,借东来顺、西来顺的名气,集两顺之长,既有东派菜的爆、烤、涮,也有精美、华贵的西派清真炒菜,就这么着来了个又一顺。

    又一顺在北京众多清真餐馆中也自成一派,深受大众喜爱,有“东来西去又一顺,南行北往只两家”之说,很快成为南城、西城顾客首选的清真饭庄。西藏活佛班禅大师曾专程到又一顺用餐;溥杰先生为其题写又一顺横幅;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也在又一顺用过餐。

    又一顺由名厨杨永和掌厨,他当年曾与一代宗师褚连祥在西来顺一块站过灶。他烹制的全羊席108道菜及又一顺的拿手菜“它似蜜”,享誉海内外。

    “它似蜜”据传是清乾隆皇帝西征时,带香妃回京,它跟着香妃而传入京城。原名“塔斯蜜”,乾隆皇帝很喜爱,称它为“它似蜜”。“它似蜜”用羊里脊肉,切成薄片,用白糖、甜面酱、米醋、淀粉等佐料挂浆,烹调而成。此菜色泽棕红、肉质软嫩、甜香微酸,甘美不腻。

    (三)

    田歌娓娓道来老北京餐饮界这些名吃的奇闻轶事,让大家都听入了神。

    林海东笑道:“田歌同学博学多闻,让我这个同样的北京人深感惭愧。这顿饭由我来买单,一是表示对沈总来京的欢迎,二是感谢她对我的提携,三是表示对田歌同学的敬意。”

    沈菁笑道:“谢谢林海东同学的美意,谢谢田歌妹妹的解说。小琪,我真羡慕你现在居住在北京,这么有口福。”

    边小琪笑道:“不来北京不知道自己的眼界有多小。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多挣钱,然后去走遍世界,吃遍天下。”

    秦科笑道:“听田歌同学一讲,才知道老北京的餐饮还有这么多的历史文化传奇。我大致明白了其实北京本没有自己的本地菜,基本都是鲁菜和清真菜,尤其是跟鲁菜的渊源最深。我这里有个疑问,为什么老北京的南方菜系这么少?假如我生活在100年前的北京,是不是不可能品尝到粤菜、川菜、湘菜和淮扬菜这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