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汴梁传旨藏蹊跷旧敌寻仇搅风云公元1o12年夏-秋上(2 / 14)

加入书签

/p>

杨延昭放缓语气,“只是军务要紧,容臣三天时间,安排好防务,三天后必动身回京。”

太监见杨延昭态度软了,又得了台阶下,脸色才缓和了些:“行,就给你三天时间。

不过杨将军可得记着,别让陛下等急了,不然咱家可担待不起。”

说完,又带着人趾高气扬地去了驿馆休息。

等人走了,周信立刻凑过来,压低声音说:“将军,这趟回京怕是没那么简单!

陛下现在满脑子都是封禅,哪还记得什么边境防务?我看他是想把您留在汴梁,免得您在外面功高震主!”

“我也觉得不对劲。”

王也皱着眉,“上次张大人就是因为劝谏陛下,才被贬去应天府。

您这一回去,要是陛下让您留在京城,高阳关怎么办?”

杨延昭捏着手里的圣旨,指尖微微用力。

他知道周信和王说得有道理,赵恒这个人,耳根子软,又爱面子,身边还围着一群只会阿谀奉承的大臣。

这次召他回京,说不定真有把他留在京城的意思。

“你们别担心。”

杨延昭深吸一口气,“我走之后,高阳关的防务就交给周信你负责,王你辅助他。

要是辽人来犯,先坚守城池,再派人去并州找杨延浦求援。

我会尽快赶回高阳关,不会让你们独自面对危险。”

“将军,要不我跟您一起去汴梁?”

慕容雪拉着他的手,眼里满是担忧,“我担心您在京城遇到危险。”

杨延昭拍了拍她的手,笑着说:“放心,我只是去参加封禅大典,又不是去打仗。

再说了,我是朝廷命官,陛下还能把我怎么样?你留在高阳关,帮着岳父照顾伤兵营,也帮着周信他们处理些事务,这里更需要你。”

慕容雪知道杨延昭说得对,只能点了点头:“那你一定要小心,凡事多留个心眼,别跟陛下硬碰硬。

要是遇到什么事,就赶紧派人回来报信。”

接下来的三天,杨延昭忙得脚不沾地。

他把高阳关的防务一一交代给周信和王,又去见了慕容远,拜托他多照顾慕容雪。

慕容远拉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延昭,汴梁不比高阳关,人心复杂,你一定要谨慎行事。

要是陛下真要留你在京城,千万别硬抗,先答应下来,再想办法回来。”

“岳父放心,我知道分寸。”

杨延昭郑重地点头。

第三天早上,杨延昭收拾好行李,准备动身。

慕容雪把一个包裹递给他,里面是几件换洗衣物,还有她连夜缝制的护心镜,上面绣着一个小小的“雪”

字。

“这个护心镜你带着,里面加了软甲,能挡些刀剑。”

慕容雪的声音有些哽咽,“路上注意安全,记得按时吃饭,别太累了。”

“我知道了。”

杨延昭把包裹背在身上,又抱了抱慕容雪,“等我回来,咱们就去城外的草原骑马,你不是一直想去吗?”

慕容雪点了点头,眼泪还是忍不住掉了下来。

杨延昭擦去她的眼泪,转身翻身上马,朝着汴梁的方向疾驰而去。

他没有回头,因为他知道,一回头,就会舍不得离开。

杨延昭走后,慕容雪每天都站在城楼上,朝着汴梁的方向眺望。

周信和王知道她担心,经常过来陪她说话,让她放心。

慕容远也时常安慰她,说杨延昭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

可慕容雪心里的不安,却越来越强烈。

她总觉得,这次杨延昭回京,不会那么顺利。

半个月后,杨延昭终于到了汴梁。

汴梁城比他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