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汴梁传旨藏蹊跷旧敌寻仇搅风云公元1o12年夏-秋上(3 / 14)

加入书签

象中还要繁华,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路边的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商品,琳琅满目。

可他却没心思欣赏这些,直接去了皇宫。

赵恒正在天书殿里祭拜“天书”

,听说杨延昭来了,立刻让人把他召进殿里。

天书殿装修得金碧辉煌,殿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玉璧,上面刻着“天授皇运,大宋永固”

八个字,正是之前赵恒“得到”

的那块。

“杨爱卿,你可算来了!”

赵恒穿着一身龙袍,脸上满是笑容,“朕就知道,你不会让朕失望。”

“臣杨延昭,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延昭跪下磕头。

“免礼免礼。”

赵恒让他起来,又指着身边的一个空位,“坐,快坐。

朕召你回来,一是想让你参加封禅大典,二是想听听你在高阳关的战况,也好让史官记下来,流传后世。”

杨延昭谢过陛下,在空位上坐下。

他知道赵恒爱听好话,就捡着好听的话说,把退辽的功劳都归到赵恒身上,说都是因为陛下圣明,才有了高阳关的胜利。

赵恒听得眉开眼笑,连连点头:“说得好!

说得好!

朕就知道,朕是天命所归,连上天都在帮着大宋。

对了,杨爱卿,你在高阳关也辛苦了这么多年,朕想把你留在汴梁,给你封个枢密副使的职位,你看怎么样?”

杨延昭心里一紧,果然被周信说中了!

他立刻起身,跪在地上:“陛下,臣多谢陛下厚爱。

可高阳关乃北方门户,臣在那里驻守多年,对那里的防务和辽军的情况都很熟悉。

要是臣留在汴梁,高阳关的防务恐有不妥。

还请陛下恩准,让臣回高阳关,继续为陛下守护北方门户!”

赵恒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了,语气也冷了下来:“杨爱卿,你这是不给朕面子?枢密副使可是三品大员,多少人求都求不来,你还不乐意?”

“臣不是不乐意,而是臣觉得,高阳关更需要臣。”

杨延昭坚定地说,“臣的父亲杨业,一生都在为大宋守护边境,臣也想继承父亲的遗志,为陛下守护好大宋的每一寸土地。”

“你……”

赵恒气得脸色青,刚想作,旁边的宰相王旦连忙站出来,笑着说:“陛下,杨将军忠勇可嘉,一心为国,实在难得。

不过封禅大典在即,正是用人之际,不如先让杨将军参加完大典,再让他回高阳关也不迟。”

赵恒看了王旦一眼,又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杨延昭,心里的火气消了些。

他知道杨延昭在军中威望很高,要是把他逼急了,恐引起兵变。

他想了想,说:“好吧,就依王宰相所言。

先让你参加完封禅大典,大典结束后,再让你回高阳关。”

“臣多谢陛下!”

杨延昭连忙磕头谢恩。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都在汴梁城里待命。

他趁机去了应天府,看望被贬的张咏。

张咏见到杨延昭,很是高兴,拉着他的手,问了很多高阳关的情况。

“延昭,你这次回京,陛下没为难你吧?”

张咏担忧地问。

“还好,只是想让我留在汴梁,不过我拒绝了。”

杨延昭笑着说,“陛下已经答应我,等参加完封禅大典,就让我回高阳关。”

“那就好。”

张咏松了口气,“不过你还是要小心,陛下身边的那些大臣,没几个好东西,他们要是在陛下面前说你的坏话,你可就危险了。”

“我知道,我会小心的。”

杨延昭点了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