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名将双星的终局之战与皇室恩怨的血色终章(4 / 9)
油亮,在水里扑腾着嘶鸣,场面蔚为壮观。
城楼上的唐军看得眼都直了,有新兵忍不住嘀咕:“这么多马,冲过来咱们可挡不住……”
李光弼却站在垛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他转头对亲卫说:“去,把军中所有母马都牵到城楼上来,马驹子留在马厩里别喂饱。”
亲卫虽疑惑,还是照办了。
不一会儿,几十匹母马被拴在城楼的栏杆上,这些马刚生过马驹,此刻见不到崽子,又听着对岸公马的嘶鸣,顿时焦躁起来,仰着脖子“咴咴”
直叫,声音又急又响。
对岸的公马一听母马的叫声,顿时乱了套。
有的挣脱缰绳,有的在水里直打转,没过多久,竟有几百匹公马不顾一切地跳进黄河,劈波斩浪游向河阳城楼,隔着城墙对着母马刨蹄子——连畜生都经不住这般诱惑,哪管什么主人的命令?
史思明在阵前看得目瞪口呆,等反应过来,气得哇哇大叫,抄起马鞭劈头盖脸打向身边的马夫:“废物!
连几匹马都看不住!
李光弼你这阴招!
有种出城来战!”
城楼上的李光弼笑得更欢了:“史思明,兵不厌诈!
你的马想归顺大唐,我总不能拒之门外吧?”
这还只是开始。
李光弼知道,光靠小聪明赢不了持久战,他琢磨出一套“跳刀战术”
。
从两万士兵里挑出五百个亡命徒,个个身材精悍,每人一把尺余长的短刀,刀柄缠着防滑的布条。
他亲自带着这些人在城楼上演练:“等叛军架云梯攻城,你们不用管别的,就从垛口跳下去,专砍他们的腿!
记住,落地就滚,别让他们的长矛捅着,砍翻一个够本,砍翻两个赚一个!”
敢死队员们听得热血沸腾,拍着胸脯喊:“将军放心!
拼了!”
几日后,史思明果然下令攻城。
叛军扛着云梯往上冲,刚爬到一半,突然从城楼上跳下一群黑影,落地时“咕噜噜”
滚到云梯下,手里的短刀“唰”
地出鞘,对着叛军的小腿、脚踝一阵乱砍。
叛军猝不及防,好多人从云梯上摔下来,摔断了胳膊腿,没摔下来的也被砍得惨叫连连,看着脚下这群像疯狗似的唐军,吓得魂飞魄散。
这招“跳刀战术”
成了史思明的噩梦。
每次攻城,叛军都得先掂量掂量——云梯能不能架稳是次要的,就怕脚底下突然冒出个拿刀的疯子。
有次他派最精锐的“曳落河”
冲锋,结果被敢死队砍倒一片,连带队的将领都被削掉了半只脚掌,哭着喊着往后退。
河阳保卫战就这么硬生生拖了两年。
李光弼带着两万残兵,靠着奇谋妙计和死战到底的狠劲,把史思明的十万大军死死挡在黄河对岸。
城里的粮草吃完了,士兵们就挖野菜、煮树皮;盔甲破了,就用铁片补;有人想逃跑,看到城墙上那支依旧笔直的断箭,又默默回了营房。
史思明攻得越急,败得越惨,到最后连他自己都纳闷:“这河阳是块铁打的?李光弼是个阎王爷转世?”
他哪知道,支撑唐军的从来不是兵力,是李光弼那句“后退者钉死”
的誓言,是城楼上母马引来的公马,是敢死队员手里那把豁了口的短刀——这些看似零散的碎片,拼出的是乱世里最硬的骨头。
这场以少胜多的保卫战,后来成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而河阳城头的风,依旧吹着,像在诉说着一个道理:有时候,决定战争胜负的,从来不是人数多少,是有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
三、皇室风云:李隆基的凄凉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