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名将双星的终局之战与皇室恩怨的血色终章(3 / 9)
>
圣旨一下,唐军立马乱了套。
九大节度使谁也不服谁,没有统一指挥,你攻东门我打西门,兵力分散得像撒芝麻。
史思明在远处看得清楚,趁唐军阵型混乱,突然亲率十三万大军杀了过来。
他的骑兵像黑风一样卷进唐军阵中,唐军没料到叛军来得这么快,顿时溃不成军。
更倒霉的是,撤退时突然刮起狂风,飞沙走石打得人睁不开眼。
唐军士兵在黑暗中分不清敌我,只顾着往后跑,自相践踏的惨叫声此起彼伏,盔甲、兵器丢得满地都是,漳河岸边的冰面都被踩碎了,不少人掉进冰窟窿里,瞬间冻成了冰坨。
郭子仪在乱军中杀开一条血路,看着溃散的军队,气得直跺脚,钢牙咬得咯咯响:“大好局势!
全被这阉货毁了!”
他想收拢残兵再战,可手下的士兵早就跑散了,只剩下几百亲兵护着他往后退。
而鱼朝恩呢?早就带着宦官们躲在后面,见势不妙先跑了。
回到长安,他反倒跪在唐肃宗面前哭哭啼啼,把黑锅全扣在郭子仪头上:“陛下!
都是郭子仪指挥不力!
他放着好好的城不攻,偏要搞什么水攻,耽误了战机不说,还让叛军钻了空子!
若不是奴才跑得快,恐怕就要被他连累了!”
唐肃宗本就对败仗怒火中烧,听了这话,当即下旨解除郭子仪的兵权,让他回长安赋闲。
郭子仪接到旨意时,正在整理残部的花名册。
那些名字,有的打了勾(阵亡),有的画了圈(失踪),密密麻麻写满了几大张纸。
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缓缓摘下头盔,露出满头白,叹了口气:“我郭某征战一生,不怕死在沙场,就怕被自己人背后捅刀子啊。”
就这样,这位平定安史之乱的擎天柱,立下赫赫战功却遭构陷,带着一身疲惫回了长安……。
而邺城的战火依旧燃烧,史思明趁机吞并了安庆绪的残部,势力愈壮大,大唐的平叛之路,又被这荒唐的内斗,拖进了更深的泥潭……。
二、李光弼的&0t;河阳保卫战&0t;:教科书级别的防守艺术
邺城之战的硝烟还没散尽,史思明的铁骑已如黑云压境,直逼洛阳。
河阳成了拱卫东都的最后一道屏障,城楼上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却掩不住守军的仓皇——李光弼临危受命赶来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景象:城墙多处坍塌,士兵们穿着破烂的铠甲,手里的兵器锈迹斑斑,粮仓的钥匙一打开,里面的米缸见底,只剩下几袋霉的谷子。
“报——”
军需官跪在地上,声音颤,“李将军,城中能战的士兵只有两万,还多是邺城溃退下来的残兵,粮草……只够撑十天。”
部将们围着沙盘唉声叹气,有人搓着手说:“要不……咱们弃城吧?河阳太小,根本挡不住史思明的十万大军。”
李光弼却弯腰从地上捡起一支断箭,“噗”
地插进面前的土中,箭杆笔直,锋芒锐利。
他环视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从今日起,这箭就是界碑。
谁要是敢后退一步,谁要是敢提‘弃城’二字,就跟这支箭一样,钉在这儿!”
第二日清晨,史思明的大军就到了河阳城下。
他骑着一匹西域宝马,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城楼上的唐军稀稀拉拉,忍不住放声大笑:“李光弼,你就这点人?还不够我塞牙缝的!
识相的赶紧开门投降,我还能赏你个一官半职!”
骂声刚落,他忽然对手下说:“把咱们的战马都牵到河边洗澡,让城里的人瞧瞧,我史思明的马,都比他们的兵多!”
一千多匹战马被赶到黄河边,个个膘肥体壮,鬃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