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周风云里的红妆与权谋 狄仁杰断案背后的朝堂暗战(3 / 7)

加入书签

琶,唱的曲子能把石头都听软了。

俩人一进宫,就把武皇哄得眉开眼笑。

张昌宗常坐在武皇膝头,晃着身子撒娇:“陛下,人家新学了支《霓裳羽衣曲》的变调,用琵琶弹给您听好不好?保证比宫里的乐师弹得好听!”

武皇被他哄得满心欢喜,拉着他的手笑道:“好啊,我的乖孩子,快弹来听听。”

有时批阅奏折累了,就让张易之陪她下盘棋,张易之总能恰到好处地让她赢上几子,还连声赞叹:“陛下棋艺真是神了,臣输得心服口服!”

这俩人仗着恩宠,在朝堂上也开始作威作福。

官员们想升迁,得先去他们府里送礼;大臣们议事,若有不合他们心意的,转头就到武皇跟前搬弄是非。

最让人不齿的是宰相杨再思,一次宴会上,见张昌宗穿着件莲花纹的锦袍,竟“噗通”

跪倒在地,对着张昌宗连连磕头:“人家都说六郎(张昌宗的小名)长得像莲花,依我看,是莲花长得像六郎才对!”

这话传到民间,百姓们听了都笑掉大牙。

有说书先生编了段快板,在茶馆里唱:“杨宰相,膝盖软,见了六郎就下拜。

莲花像,像莲花,拍马屁拍到了家!

这哪是宰相爷,分明是张家奴才穿了官袍嘛!”

笑声里,谁都知道,这武周的朝堂,又被一股新的歪风搅得乌烟瘴气了。

二、狄仁杰断案:朝堂上的"

推理大师"

与武皇的博弈

武周时期的朝堂,若论谁能让文武百官心服口服,百姓街头交口称赞,那必定是狄仁杰。

这位身着紫袍的大理寺卿,一双眼睛仿佛能洞穿人心,审起案子来更是神乎其神,就像拆盲盒般,总能从旁人忽略的蛛丝马迹里,精准揪出藏在暗处的真凶。

那年洛阳城出了桩连环盗窃案,短短半月,从富商到小吏,十几户人家接连失窃,丢的都是传家宝贝——有镶珠嵌玉的金镯,有历经三代的字画,还有商户准备给朝廷上供的银两。

失主们哭天抢地地跑到大理寺,跪在狄仁杰面前磕头:“狄大人,那些都是我们的命根子啊!

您可得为我们做主,把贼抓住啊!”

狄仁杰扶起众人,没多说什么,带着捕快亲自去了几家失主家查看。

他不看被翻得乱七八糟的箱柜,也不问下人的哭诉,只是围着院子、墙角慢慢转,时不时蹲下身,用手指捻起一点尘土,或是对着门板上的划痕端详半天。

转到第三户人家时,他突然停在院墙角落,指着地上半枚模糊的脚印说:“你们看,这脚印前深后浅,受力点偏左,凶手定是个左撇子。

而且从脚印大小看,是个青壮年男子,身高约莫五尺八寸。”

捕快们依着这个线索排查,没几天就抓到了凶手——果然是个左撇子的年轻货郎,平日里走街串巷,摸清了各家底细才下手。

案子破了,失主们捧着失而复得的宝贝,在大理寺门前跪了一地,对着狄仁杰的轿子高呼:“狄大人真是青天老爷!

活菩萨啊!”

可狄仁杰的本事,远不止断案这一桩。

武皇晚年,最头疼的就是立储之事。

她看着侄子武三思鞍前马后,心里动了立他为太子的念头。

朝堂上,大臣们要么顺着武皇的意思附和,要么怕触怒龙颜低头沉默,没人敢说句实在话。

这时,狄仁杰站了出来。

他走到殿中,对着武皇深深一揖,不紧不慢地说:“陛下,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武皇知道他要说什么,淡淡道:“但说无妨。”

“陛下,”

狄仁杰抬眼望着她,语气诚恳,“您想想,这世间亲情,是儿子与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