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武周风云里的红妆与权谋 狄仁杰断案背后的朝堂暗战(4 / 7)

加入书签

亲亲,还是侄子与姑姑亲?若您立儿子为太子,百年之后,您能入太庙,受子孙供奉,世世代代香火不断;可若立了侄子,您听说过哪朝哪代的侄子,会把姑姑的牌位供在太庙里的?”

武皇皱起眉头,语气沉了下来:“狄爱卿,这是朕的家事,你未免管得太宽了。”

狄仁杰却梗着脖子,寸步不让:“陛下是天子,天下都是陛下的家,天下事,自然都是陛下的家事!

臣身为宰相,岂能坐视不理?”

他这话掷地有声,殿上的大臣们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武皇动怒。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狄仁杰私下里还在悄悄为李唐谋划。

他把自己当年提拔的老部下、心向李唐的旧臣请到密室,关紧门窗,压低声音说:“武皇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咱们得早做打算,为李唐江山留条后路。

太子李显虽在外地,却是民心所向,咱们得想办法让他回来。”

有人面露难色,搓着手说:“狄大人,这事风险太大了,万一被陛下的人现,咱们全族都得遭殃啊!”

狄仁杰一拍桌子,眼中闪着决绝的光:“为了大唐的将来,我这条老命算什么?就算粉身碎骨,也得把这事办成!”

这些密谈,其实早被武皇安插在各处的眼线报了上去。

内侍捧着密报,等着武皇怒,没想到她看完后,只是笑着摇了摇头,对身边人说:“这个狄爱卿啊,真是个老顽固。”

语气里,竟有几分无奈,又有几分不易察觉的欣赏——她何尝不知道狄仁杰的心思?只是这位老臣的忠诚与担当,连她也不忍轻易处置。

三、边境烽火:王孝杰的悲壮之战与武周的军事困境

武周的边境线,就像根绷紧的弦,常年被吐蕃、契丹这些部族拨弄得嗡嗡作响。

尤其那契丹,仗着骑兵迅捷,隔三差五就窜到营州附近抢粮掠马,抢完就跑,活像群甩不掉的苍蝇。

武皇每次看着边境奏报,都要把案上的青瓷笔洗拍得邦邦响:“这群蛮夷,真当朕的刀不利吗?”

公元696年的夏天,边境的狼烟烧得格外旺。

契丹领孙万荣憋着股劲,竟联合了奚族举兵反周,一口气攻陷了营州,杀了都督赵文翙,势头凶得像头脱缰的野马。

捷报传到洛阳时,孙万荣还在阵前放话:“武周的女皇帝要是识相,就把幽州割给我,不然我带兵打到洛阳去!”

这话像根针,狠狠扎在了武皇心上。

她在紫宸殿里踱来踱去,凤袍的下摆扫过金砖地,出窸窣的声响。

“反了!

真是反了!”

她猛地停下脚步,指着殿外喝道,“传旨!

王孝杰!”

片刻后,一身铠甲的王孝杰大步进殿。

这位曾收复安西四镇的老将,脸上刻着风霜,单膝跪地听令。

“王孝杰听令!”

武皇的声音带着怒意,“朕命你为清边道行军大总管,率十七万大军讨伐契丹!

务必将孙万荣那厮的脑袋砍下来,祭我大周将士!”

“臣,遵旨!”

王孝杰声如洪钟,抱拳叩。

大军开拔到东硖石谷时,被契丹军拦住了去路。

这峡谷两侧是陡峭的山壁,中间只有一条窄道,风从谷里灌进来,带着股肃杀的凉意。

副将苏宏晖勒住马,望着前方隐约可见的契丹营垒,凑到王孝杰身边劝道:“大帅,这地形太险了,敌军又占了先机,不如咱们先退到谷外,等摸清虚实再进攻?”

王孝杰眉头一拧,瞪了他一眼:“临阵退缩,岂是我大周军人所为?孙万荣不过是跳梁小丑,今日我就要让他知道厉害!

传令下去,全军冲锋!”

唐军呐喊着冲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