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上京(1 / 6)

加入书签

次日童煊准时带人参会,照例坐在位置参会。童煊的存在仿若定海神针,让场中不少蠢蠢欲动的人歇了捣乱的心思。童煊充分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丰富见地一针见血的解决项目中的核心问题,适时提出有效的合作计划,现场修改合作方案。国家间的项目合作谈判会涉及到方方面面但谈判空间却是可以再压缩。这次会议涉及金融,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商业,农业各个层次深领域多角度跨国合作。

两天的合作顺利结束,各国代表顺利携带这次会议成果陆续离开上京,会议结束后,童煊于次日去了国情局和林奇简单交代会后的安排,中午和局里众人简单聚餐,下午乘车返回医院。

上京在会议结束第二天除重要区域其余全部解封恢复正常运行。军区在会后召开了特殊会议。针对会上提出的军事任务做出细致安排,这日林老参与了军方的会议,针对阅兵的部署与会旁听,最终决定进行全军选拔共同组成阅兵方队在上京郊区军部集训,童煊只是线上旁听军方会议全程作为一个旁观者安静旁听,自始至终未发一言。只是在会议结束前远程投屏了一份军事训练计划和阅兵详细方略,投屏后童煊就自行下线退出了线上会议,留下其他人自行讨论。

忙完这一切童煊回床上开始卧床休息,医官按时来换注射药剂,药剂中额外加了安神草,这一觉睡了整整一天直到次日才醒。

会议期间众人去了避暑山庄和北戴河游玩。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承德市双桥区山庄东路6号。承德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 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世界现存最大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前身叫热河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肇建经康雍乾三朝历时89年完工。这块康熙皇帝御题的匾额挂上内午门的时间,从此,热河行宫正式更名为避暑山庄。主要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峦区)两部分。避暑山庄按地理形貌选址设计,以西北山区、东南湖区、北部平原区之地形地貌构成华夏版图的缩影。山庄造园取法自然,不假雕饰,120余组建筑掩映于山水草木之间, 构成融南秀北雄于一体、集全国名胜于一园的壮美景观。在避暑山庄宫墙之外,有十二座皇家寺庙。包括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安远庙、普乐寺、溥仁寺、溥善寺、广安寺、殊像寺、罗汉堂、广缘寺、普宁寺、普佑寺。

清康熙十六年,康熙皇帝在南方平定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以后,便把注意力转向北方。为了保持满族“骑射”的民族传统,训练军队,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边防,维护清朝政权的稳定,于清康熙二十年在距京师三百五十公里的翁牛特、敖汉、巴林、克什克腾、喀喇沁等蒙古族游牧的地方建立了木兰围场。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

为了解决沿途的吃、住、休息及物资运输等问题,清康熙四十年以后,陆续建立了二十多座行宫,热河行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由于热河行宫处于上京与木兰围场的中间地带,地势良好,气候宜人,风景优美,又直达清王朝的发祥地——北方,是清皇帝家乡的门户,还可俯视关内,外控蒙古各部,于是将这里作为众行宫之中枢,于清康熙四十二年开始大规模修建。

避暑山庄的营建第一阶段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清康熙五十二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康熙皇帝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清乾隆六年至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对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