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不好闻的宝藏!(2 / 2)

加入书签

管理严格,开采效率颇高。

一艘艘满载着灰白色、黄褐色鸟粪石的官船,开始源源不断地运回海防、西贡、顺化。

甚至还卖到广州、琼州、泉州等港口!

时隔不久,伯颜帖木儿等人接到相关信息。很快,琉球与舟山,也加入了开采鸟粪的大军!

与此同时,民间商人的热情也被充分激发开来。

“鸟粪利厚”的消息不胫而走。精明的商人们立刻嗅到了巨大的商机。

他们意识到,这并非简单的苦力活,而是一座移动的金矿!

许多拥有海船、敢于冒险的商人,纷纷向海防市政厅、琉球宣慰司、舟山市政厅申请“采粪执照”,并自筹资金,招募人手。

许多沿海贫苦的渔民、流民加入了私人的开采队伍,虽然辛苦一点,利润是实打实的!

他们开的价,比自己捕鱼或者搬砖赚得多!

这些商队的规模不如官营庞大,但更加灵活机动。

他们往往瞄准官方尚未大规模开采、或储量相对较小的岛屿,动作迅速,追求短期效益。

雇佣的工人的确辛苦,但多是自愿前来,按劳取酬,积极性反而更高。

他们的船只较小,来得快,去得也快,将一船船鸟粪石运回沿海的各个小港口,迅速销售。

一时间,南洋之上,千帆竞渡,并非都是为了捕鱼或贸易,许多船只的目标,直指那些散发着特殊气味的荒岛。

甚至有些胆大的人,摸到了后世那个传说中的鸟粪国家!

一幅奇特的图景在南洋展开——碧蓝的海水,洁白的沙滩,翠绿的灌木,而岛上却是挥汗如雨、粉尘飞扬的开采场面,以及附近海面上等候装运的船只。

在一些岛屿,甚至还用上了火药爆破!

鸟粪石运回大大小小的港口后,经过简单的粉碎、筛分处理,便作为一种高效肥料投入市场。最初,保守的农民们对此将信将疑,这来自海外荒岛、闻起来怪怪的东西,真能肥田?

不过经过前面几桩事情,至少海防,怀疑的人已经不多了。

海防推广初期仍然有优惠价,许多人争先尝鲜,结果也令人震惊:施用鸟粪石的稻田,禾苗明显更加青翠茁壮;用于桑园,桑叶肥厚;用于菜地,瓜果蔬菜长势喜人,产量普遍增加了三成甚至五成以上!

快速生长的蔬菜,是最好的展示,实实在在的效果,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

零星的怀疑迅速转变为狂热的需求。“岛粪”、“石肥”之名迅速传开,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农民们愿意为这种能显着提高收成的神奇肥料付出更高的价钱。

当然,大明沿海省份接收的稍微慢一点,不过再过一段时间后,来自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江南的粮商、桑农、菜农,也纷纷赶到沿海港口求购鸟粪肥。

巨大的需求刺激着更疯狂的开采。

官营的、私营的采粪船队不断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岛屿被开发。

安南苦力不够用了,便加大苦力补充力度,并提高对民团俘虏的收购价格。

至于民间,不用管,市场会给答案。

许多来自沿海省份的苦力,也是通过这次出海,逐渐认识到世界的广袤,和个人眼界的狭窄。

有些人攒了一点钱,移民海防,或者南洋,也算咸鱼翻身。

总之,围绕鸟粪开采、运输、加工、销售的整个产业链条迅速形成,养活了无数人,也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