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刘备上位(2 / 2)
绝对的主导权。
此刻任何质疑和反抗,都可能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就像他们对付父亲那样。
“必须隐忍。”
刘琦艰难地压下几乎要冲口而出的质问,将所有的惊涛骇浪死死锁在心底。
他缓缓低下头,避开蔡瑁那看似悲愤实则锐利的目光,将所有情绪隐藏在低垂的眼帘之后。
“唯有活下去,才有机会查明父亲死亡的真相,才有机会夺回本该属于自己的一切。
此刻的沉默,不是屈服,而是绝境中唯一的自保之道。”
消息传至襄阳郊外,隐士黄承彦闭门不出,对女儿黄月英叹息道:“景升公虽无大志,却保荆州数年安宁。
如今死于非命,蔡德珪等人却借此大做文章,实在令人不齿。”
黄月英震惊不已:“父亲是说……刘荆州之死另有隐情?”
黄承彦摇头不语,望着窗外纷飞落叶,神色悲凉。
数日后,州牧府内,以蔡瑁、蒯良为的荆襄世家齐聚一堂,人人面带悲戚,眼底却藏着难以察觉的算计。
当蒯良与蔡瑁推举刘备为荆州牧时,刘备初作推拒:“备何德何能,敢代刘荆州?且景升兄尸骨未寒,此事万万不妥。”
蔡瑁即刻上前,捶胸顿足,声泪俱下:“唐王无道,害我主公!
荆州不可一日无主,否则百万生灵涂炭!
明公乃汉室宗亲,仁德布于四海,正是最合适人选!
莫非明公忍心见荆州基业毁于一旦,坐视景升公血仇不报?”
他句句紧扣“复仇”
与“大义”
,仿佛刘备若不接任,便是置荆州于不顾。
蒯良在一旁沉痛附和:“诚如德珪所言。
玄德公,此非为私利,实为荆襄存续。
唯您继任州牧,方能凝聚人心,共抗国贼!”
在众人“恳切”
劝说下,刘备面露挣扎。
最终长叹一声,似无奈应承:“既如此……备暂代州牧之职,待他日……为景升兄雪恨后,必当归还权柄,另择贤能。”
刘琦站在议事厅角落,看着蔡瑁、蒯良等人急切推举刘备,心中剧烈翻腾。
他无意识攥紧衣角,指节白。
为何是刘备?这疑问如毒蛇般噬咬他的内心。
他才是父亲嫡长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即便才具不及父亲,但按照礼法纲常,父亲猝逝后,先被议继位的,不该是他刘琦吗?
蔡瑁等人如此急切地绕过他,甚至未曾有片刻询问试探,这本身极不寻常。
他们究竟在隐瞒什么?刘琦思绪飞转,将蔡瑁等人近日言行一一审视。
他们对外宣称,刘表死于唐王刺客之手,言辞悲愤激昂。
然而对于追查真凶的细节,却语焉不详,只迫不及待地欲立新主,整合力量以抗北方朝廷。
这份过于刻意的“忠愤”
,此刻细细想来,宛如一场精心排演的戏码。
莫非父亲之死,竟与他们有关?
刘琦心中这可怕的念头一旦滋生,便再难遏制住了。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