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忠奸之辨(1 / 2)

加入书签

刘琦回忆起父亲生前与蔡瑁、蒯氏家族之间微妙而紧张的关系,想起他们明显更偏爱幼弟刘琮……

无数蛛丝马迹串联起来,指向一个令他脊背凉的可能性。

“我竟如此天真!”

刘琦深陷于懊悔与自责之中。

先前险些被那悲愤的表演蒙蔽,相信了那套唐王行刺的说辞。

刘别驾的质疑如同惊雷在他心中炸响,唐王势大,何须行此卑劣险招?

这更像内部阴谋得逞后,祸水北引、转移视线的伎俩!

而他这个最大的“障碍”

和潜在的追查者,自然被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甚至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清除的目标。

一股寒意窜上脊背,他意识到自己已身处极度险境——蔡瑁等人连父亲都敢谋害,对付他更不会手软。

在这襄阳城内,他几乎孤立无援。

刘琦强迫自己低下头,掩去眼底翻涌的惊惧、愤怒。

他不能再表露丝毫真实情绪,必须隐忍。

从此刻起,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

这一切,却让暗中的司马徽嘴角泛起一丝难以察觉的笑意——荆州的乱局,正是司马家所需要的。

夜深人静,徐庶独坐窗前。

望着冰冷月色,手中竹简拿起又放下,心神不宁。

当他看到刘备最终应允就任荆州牧,并与蔡瑁、蒯氏等家族把酒言欢时,只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寒冷。

他意识到,自己昔日所效忠的“仁德之主”

,那面光复汉室的理想大旗之下,掩盖的或许同样是争霸天下的个人野心。

杀死刘表之举,并非为了什么“保境安民”

的崇高目的,而更像是一场残酷的政治交易。

而自己,迫于师命,竟成了劝说刘备完成这笔交易的可耻说客。

更让徐庶痛苦与孤立的是,他现自己极其敬重的老师“水镜先生”

司马徽,那然物外的形象之下,竟然蕴藏着祸乱天下的深沉心机。

司马徽意在使天下重陷纷争的谋划,与徐庶内心渴望结束乱世、恢复秩序的愿望背道而驰。

徐庶心中充满了恶心与自我厌恶,他觉得自己并非在为苍生请命。

而是与司马徽、蔡瑁、蒯良等人一样,成了将刘备推上弑兄之位、并从中牟利的帮凶。

他感到自己被最信任的人彻底利用,这种背叛感加深了他的绝望。

他看清刘备集团已与荆襄士族结成了罪恶同盟,自己却因世俗礼法不得不留在刘备身边。

内心虽萌生去意,却深感天下之大,无处可去。

尽管内心万分挣扎,但徐庶自幼深受儒家思想浸润,极为看重“忠孝”

名节。

然而,他的内心早已不再认同刘备的道路,这使他陷入了极度痛苦的自我撕裂之中。

天色阴沉之日,只敢拣着小路亡命奔逃的刘磐终于摸到了宛城地界。

宛城城郊历经战火,断壁残垣处处,肃杀之气弥漫。

人马皆疲的刘磐正欲寻地歇脚,忽闻道旁密林中箭矢破空之声骤起!

十数支弩箭疾射而来,刘磐虽奋力格挡,肩胛仍中一箭,深可见骨。

他闷哼一声伏于马背,举目四望,但见数十黑衣劲装杀手自四面涌出。

为者狞声道:“哈哈!

想不到竟然被俺们逮到了!

刘磐,奉蔡都督之命,特来取你性命!”

刘磐心知中伏,却不甘就戮。

他猛地拔出肩上箭矢,鲜血泉涌,反而激出他的凶性。

想起叔父临终嘱托,他怒吼一声,挺枪迎敌。

杀手训练有素,配合默契,刀光剑影直逼要害。

刘磐左冲右突,枪出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