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嘴炮连天(3 / 3)

加入书签

之下他们连刘沆的谥号都没敢向朝廷申请。

堂堂大宋宰相死后却连个谥号都没有,可问题是刘沆并非大奸大恶之徒,如此让人夫复何言?

故事说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也都觉得刘沆确实不是个好东西?然而,我们这里所描述的刘沆其实只是他的政敌眼中的刘沆,是他的那些政敌所希望我们看到的刘沆。

那么,他的政敌是谁?言官集团,正是那帮御史和谏官以及某些个翰林学士和知制诰。

这些人又是谁?他们是君子,他们是士大夫的精英代表,他们更是煌煌青史的直接撰写人。

与这些人为敌,刘沆在历史上的名声能好到哪里去?他的下场和结局又能好到哪里去?更何况,刘沆罢官前可是得罪了一个最不该得罪的人——相文彦博。

文彦博是谁?最能“团结”

言官的宋朝宰相!

我不否认,刘沆确实通过张贵妃才得以进入两府并最终当上了宰相,可文彦博不也是如此吗?只不过后者的吃相比刘沆要好看很多而已。

但是,如果我们因此而将刘沆说得一无是处贬得一文不值就显然是中了某些人的计了。

刘沆无论是担任地方官还是京官以及后来担任宰相时都是有功于社稷的,就连御史两年任满就外任地方也是他为了防止言官为求上进而胡乱咬人才想出的应对之策,而非如张昪所言是在有意公报私仇。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言官集团里的某些人确实既偏执又极端再加狂妄,这些人的破坏力远大于他们的贡献,刘沆这样做其实根本就无可厚非。

此外,富弼能够出任宰相以及欧阳修能够回京出任翰林学士并负责编修《新唐书》都是得益于刘沆的举荐。

总之,刘沆绝对不是如我们在某些史料上所看到的那样不堪,说白了,他之所以被人黑化就是因为他得罪了某些不该得罪的人,而这些人恰好又掌握了当时的历史话语权。

还是那句话,对于历史人物我们得基于事实去得出自己的结论和看法,更需要全方位地去看待和考证,不可人云亦云。

短短几个月里,宋朝的两位枢密使和一位宰相相继丢官罢职,上位的则是韩琦和贾昌朝。

对于韩琦出任枢密使,朝臣们都没有什么异见,但他们对于贾昌朝与韩琦同为枢密使则颇有微词。

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贾昌朝的就是欧阳修,他对赵祯说道:“昌朝禀性回邪,颇知经术,能缘饰奸言,善为阴谋以陷害良士,小人朋附者众,皆乐为其用。

臣愿罢昌朝,还其旧任,天下幸甚!”

不过,欧阳修的反对无效,贾昌朝也因为得到赵祯的力挺而坐稳了枢密使的位置,虽然只是暂时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