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龙腾虎跃(1 / 4)
狄青被正式罢免的次月,赵祯下诏将年号改为“嘉佑”
,这个年号也是仁宗朝的最后一个年号。
我们之所以要特意提到“嘉佑”
这个年号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紧随而来的这个“嘉佑二年”
可谓是名垂青史,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嘉佑二年的这次科考在中国的科举史上被称为独一无二的“千年龙虎榜”
。
不过,在讲到这次科考前,我们还得先来把生在这个仅仅只存在了四个月的嘉佑元年里的两件事以及两个人给大家伙儿着重说道一下。
嘉佑元年十二月,远在江南的包拯由龙图阁学士、知江宁府被迁官为右司郎中、权知开封府。
我们在各种影视剧和小说评书里所熟知的开封知府包拯正式在这一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开封知府,这一年的包拯五十七岁。
要说包拯的这次升迁还得感谢一个人的主动让贤,此人就是赵祯风疾作之时向文彦博举报有人意图谋反的开封知府王素,他因为没能进入新组建的两府班子而心生怨气继而申请外放,最后他也“得偿所愿”
地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知定州。
王素的这次主动申请外放说来也是有些让人唏嘘,他因为举荐了富弼出任宰相便以为富弼会对其有所回报,也就是把他也给提拔进中书省当个参知政事,可富弼当上了宰相并没有打算这样干,于是王素这才颇为有些赌气地申请外放。
临时接替王素的是翰林学士曾公亮,但曾公亮还没把开封知府的椅子坐热就等来了刘沆的罢相,为了填补刘沆在中书省留下的空缺,曾公亮又被提拔为了参知政事,于是包拯这才从江南被调入京城出任开封知府。
要是王素再有点耐心多好,可他就因为一时性急而把眼看就要送到嘴里的鸭子给整飞了。
曾公亮这个人我们或许对其很陌生,但相信很多人对他的着作不会陌生,他不但参与了《新唐书》的编纂,而且他还和丁度合编了《武经总要》。
这部《武经总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我们在这里不细说,但懂的人都知道它价值几何。
此外,曾公亮这人也将是未来数十年里北宋政坛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这个事我们到时候自会细说。
另一个要说到的人便是王安石。
时隔多年之后,未来的王相公同样在这年的十二月重回京城,而且他的直接上司就是新任的开封知府包拯,王安石履新的差遣是——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
这个官儿有多大呢?通俗而言,王安石就是整个开封府地界上的二把手(正儿八经的开封常务副市长),开封府辖境内各个县镇的刑狱、追凶捕盗、兵民、仓库、河道水利等事宜都由王安石在负责主理。
这一年,王安石三十五岁。
好了,说完了这些,现在让我们暂时抛开朝堂之上衮衮诸公之间的恩怨情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此时被埋没在民间的宋朝大学者。
差不多就在狄青被文官集团群起而攻之的这个时段,一位来自蜀川的已经四十七岁的中年男人带着自己的两个时年二十岁和十八岁的儿子一路舟车劳顿走进了北宋的都城开封。
由于身上怀揣着端明殿学士兼益州知州张方平的引荐信,这位中年男子一到京城便成了一众顶级权贵的座上宾,而他身边的这两个堪称当世才俊的儿子也是博得了众权贵的一致交口称赞,这些竖大拇指的权贵里面包括了当朝宰相富弼、枢密使韩琦以及此时宋朝的文学界泰斗级人物、翰林学士欧阳修。
这名中年男子生于公元1oo9年,但在其年少之时此人整个就是一个终日游手好闲的不学无术之徒,可这也怨不得他,谁让人家是地主老财家的公子爷,而且还是兄弟三人中最小的那一个。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