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狄青南征(1 / 4)
在杀死蒋偕后的第六天,侬智高又将桂州、宜州、柳州三州巡检李贵所率领的一支兵马击败,李贵当场战死。
这一战突然让侬智高的脑子开了窍,既然东面、北面和南面现在都不能去,那他为什么不去西面呢?潘美当年不就是从贺州出向西攻占了桂州吗?
桂州,这里的知州不是别人,正是广南两路宋军的副统帅余靖。
在进军桂州之前,侬智高先攻占了桂州外围的昭州(今广西平乐县)。
昭州知州柳应辰这一战表现得很神勇,他连侬智高的面都没见到就一溜烟地拍屁股走人了,但昭州城里的守军并非都像他这样贪生怕死。
城破之后,广西钤辖王正伦率军与贼力战,最后力竭殉国。
合门祗候王从政、三班奉职徐守一、借职文海被生擒,因不愿从贼,三人皆死于贼手,其中尤以王从政死得最为惨烈和壮烈,他至死仍对侬智高骂不绝口,直到最后被贼人以沸水浇灌而死!
战事的连连失利让身处开封的赵祯心急如焚,如此看来无论是杨畋还是余靖都非让人放心的帅才,甚至是刚被赵祯委以重任的孙沔也让赵祯感到不踏实。
要对付侬智高这等凶狠的暴徒还是得让真正的军人出面才行,而此时赵祯的身边就有一个终极大杀器——狄青。
赵祯在和宰相庞籍商量岭南的战事时便提到了他准备再次换帅的事情,他问庞籍可有推荐的人选。
庞籍直接就点了狄青的名,而狄青也在这个时候主动给赵祯上表请战。
第二天,赵祯在宫中召见了狄青,由他担任平乱主帅的事也就此定了下来。
当赵祯问及他有什么要求时,狄青坦言:“臣本武将,自古文死谏武死战,臣唯有杀敌方能报国。
臣别无所求,但愿陛下能够允许臣从陕西挑选数百蕃落骑兵助臣破敌,然后再让臣带领一支劲旅,臣一定把侬智高的人头送到陛下的面前!”
赵祯听到这话不禁大喜,似乎狄青此刻已然把侬智高给绑到了他的面前。
随即,赵祯正式下诏任命狄青为平南主帅:枢密副使狄青即日起改任宣徽南院使、荆湖南北两路宣抚使、提举广南东西两路经制贼盗事。
不但如此,在谏官李兑的建议下,赵祯把本来准备派去给狄青当监军的大太监任守忠也给撤了回来,如此便可让狄青放开手脚去专注平乱。
赵祯不但放权,而且还充分满足了狄青对兵源的要求。
尽管这事在大臣里面有争议,但在狄青的力请和枢密使高若讷的支持下,赵祯最终还是下令从陕西的鄜延、环庆、泾原三路各挑选五千名蕃落骑兵随狄青开赴前线。
如果史书的记录没有错误,那么狄青这一次光是带出去的蕃落骑兵就有一万五千人(但我个人倾向于陕西三路共计为狄青提供了五千蕃落骑兵),要知道这种阵仗和待遇可是连当初的李元昊都没能享受到的,可以说侬智高这次是相当的有排面。
狄青临行前,赵祯特在垂拱殿为其设宴壮行。
在狄青走后,赵祯又开始为狄青的个人安危担心。
他认为侬智高知道狄青前去剿灭他后可能会派人暗杀狄青,于是他特意派人前去传旨狄青:左右之人必须得是你的亲信,就连吃饭睡觉的时候都要严加防范。
赵祯对狄青的厚爱以及对其所寄予的厚望由此可见一斑,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此时却有待理清和解决,那就是余靖、孙沔和狄青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老大?余靖不必说,孙沔已经压了他一头,可现在狄青来了,无论是官职还是差遣他都在孙沔之上,可狄青是武将,按照以文制武的国策以及文官在武将面前一贯的自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孙沔和狄青之间如何自处?战争可非儿戏,这上下级关系如果不说清楚绝对会坏了大事。
右正言韩绛第一个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