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裁撤冗兵(2 / 3)

加入书签

自己的异己。

在此之前,宰相者强如赵普和吕夷简也都没能把言官系统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己所用,但文彦博如今却有了这种倾向和展势头。

长此以往,类似于秦桧那种让言官对其俯帖耳的权臣就会出现,这对整个国家而言无疑是场灾难。

虽然文彦博此时还没有展到那种地步,可谁敢保证这不会在未来成为现实?一想到文彦博某天可能会在朝堂上一手遮天,何郯就不寒而栗。

诚然,何郯不是圣人,他像我们每个人一样都有自己的性格弱点,可这里我还是想为他说句公道话:他是一个有良知和忠义的人。

这样的人从古至今其实有很多,他们的身上或许有诸多的毛病和缺点,甚至于是五毒俱全,但这样的人在大是大非上永远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且一生坚守。

当何郯在文彦博的授意下对张尧佐的晋升保持沉默后,他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羞愧和耻辱。

难道他还要继续受文彦博的“奴役”

吗?可他又能怎样?难道他要奋起反抗并打倒文彦博这个“奸佞”

吗?

思来想去,何郯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这样做他既可以保持言官系统的纯洁,同时他个人又能不和文彦博撕破脸皮,这个办法便是他主动隐退。

对何郯而言,这样做意味他将主动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从此断了自己的两府大臣之梦。

可是,如果不这样做,他就将一直成为别人手中的木偶。

不自由,毋宁死,这话看着简单,但何郯想要如此却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谁叫他当初不小心上了文彦博的这条“贼船”

呢?但是自废武功终究不是那么容易的决定,何郯在这件事情上还要挣扎许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郯这时候在想什么并不是文彦博所能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现在成为了大宋的相,而作为一个心中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的人,权力越大就越有行动的欲望。

在张尧佐这次升官事件中,文彦博对言官集团的所为不过是他权谋手段的一次牛刀小试,而他真正要做的是利国利民的大事。

这年十二月,文彦博联合军方的脑枢密使庞籍一同给赵祯上了一道奏疏,他们请求在陕西、山西和河北的戍边军卒中进行裁军。

身为宰相,文彦博很清楚宋朝现在的问题和顽疾在哪里,那便是让北宋整个中后期都为之而困扰不已的冗兵、冗官和冗费。

关于这一点,在此之前的范仲淹看到了,后来的王安石也看到了,往大了说,宋朝的官员只要不是个瞎子就都能看到。

可是,为什么敢于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就那么几个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旧有秩序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是官僚阶级,他们都领着丰厚的俸禄,解决冗官和冗费的问题不就是在让他们拿刀砍自己的树根吗?

人性是可怕的,那些帝国的蛀虫最憎恨的就是范仲淹、文彦博和王安石这种人,因为这些人要断了他们的生路。

蛀虫如此,那些所谓的帝国精英很多也是如此。

国家有难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利益不能受到侵犯,谁要砸他们的饭碗或是从他们的碗里抢肉吃,那他们绝对会跟这人拼命。

文彦博当然深知这其中的利害,范仲淹和富弼的前车之鉴就在他的眼前,他自然不想重蹈覆辙。

于是,相比范仲淹的大刀阔斧以及后来王安石的全盘推倒,文彦博在为宋朝进行治病时选择了小碎步前进——他先拿军队开刀,而且力道有限。

有鉴于西夏和辽国现在都元气大伤,文彦博便向赵祯直言边关士卒当中有许多老弱,这样的人既耗费国家的军费又拖累了军队的战斗力,如果让他们全部返乡归农就既可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