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裁撤冗兵(3 / 3)
军费又能助力农业生产。
可是,即便如此,文彦博的建议还是遭到了诸多官员的反对,他们纷纷力劝赵祯切不可行此事。
这其中尤以守边的文臣和武将反对最为激烈,他们说这些老弱都是一群只识刀兵的粗人,而他们也不想回家务农,假如强行如此,那么这些人必然会因为没有了固定的收入而相聚为盗为匪进而为害一方。
这些人为什么会反对?朝中的文臣们当然是怕死,担心裁军会减弱边防的防御实力,更害怕契丹人和党项人哪天会直接冲入开封端了他们的老窝。
他们只知道人数就是战斗力,其他的一概不论也不知,所以裁军之事万不可行。
那么,边关的那些文臣武将又是为什么要反对呢?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如果削减兵员的名额,那么兵血从哪里去喝?空饷又从哪里去吃?
面对朝廷内外此起彼伏的反对声浪,文彦博和庞籍再次合奏赵祯,他们在奏疏里以近乎怒吼的声音对赵祯说道:“如今国家财用紧缺甚至入不敷出,这里面的原因就在于军费开支太过庞大,可如今国家并无大的战事,如果再不精简军队,那这国家财政可就要被彻底拖垮了。
倘若真的出现被裁军卒返乡后聚众为乱之事,那么祸乱之日起便是臣等头颅落地时!”
有了宰相和枢密使的这等决绝之言,赵祯这才痛下决心下诏在缘边进行裁军:凡是年龄标的、身高不足的、体弱多病的、身有残疾的,这些人统统放归乡里。
如果没有田地,那么就降为军中杂役且只领之前一半的军饷。
此令一出,单单只是驻守陕西的保捷军当中就有三万五千多人被放归乡里,这些人离开的时候不是痛哭流涕,而是喜极而泣,那些没能返乡的军卒则是不胜悲戚。
史载:在籍者尚五万余人,悲涕,恨不得俱去。
这三万多军卒的被裁撤为宋朝每年节省军费开支是多少?按照当时每个军卒每年70贯的耗费,这答案便是245万贯铜钱。
换算成如今的人民币是多少?这个数字绝对让人瞠目结舌——147亿!
需要说明的是,这仅仅只是陕西的情况。
这次裁军随后在宋朝的各个缘边军营展开,最后宋朝总共裁简六万余名羸兵,另有两万余人因为没有土地而被降为军中杂役,他们的军饷也随之减半。
合计下来,宋朝此次精简兵源共计为国家每年省下军费4万贯,折合人民币至少是294亿。
既然说到这个事,我们不妨来说说宋朝的军费到底有多高,军械粮草我们不去核算,单说军饷。
宋军高峰时期人数达到百万,按照这个数值来计算,百万宋军每年光是军饷就是7000万贯,这还是把军官当成普通士卒来算的。
7000万贯多少钱?按照一贯铜钱等同于600元人民币计算,这笔钱就是420亿!
请注意,这仅仅是军饷,军械、铠甲和战马的费用还并未算在其中。
说冗兵是北宋背上的三座大山之一,这种说法其实一点也不冤。
同理,这下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裁军百万了吧?
hai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