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战云再起(1 / 3)

加入书签

陈执中罢相之后被改任为兵部尚书并被派到陈州去做知州,接替陈执中出任相之位的正是次相文彦博,他被加封为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并监修国史。

文彦博的搭档则是原枢密使兼工部侍郎宋庠,他被加封为兵部侍郎兼平章事,枢密院的脑则换成了李师中的姨父——原参知政事庞籍。

文彦博于公元1047年3月从成都调入京城出任枢密副使,随后改任参知政事,一年后他因平乱有功而被升任宰相。

然而,按照顺位他是次相,在他之上还有一个相陈执中,如今陈执中走了以后他才算是成为了真正的大宋朝堂第一人。

从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到执掌天下权柄的席宰相,文彦博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此时的他年仅四十三岁。

身为文官,为了能够登上象征人臣最高权力的宰相之位,某些人选择了暗中唆使小弟在台前幕后为自己竭尽死力,有些人则选择了自己亲自赤膊上阵将自己上面的人逐个打翻在地。

但是,细看文彦博的升迁之路,从始至终他都是羽扇纶巾风度翩翩,他的双手是干净的,他的身上更是没有沾一滴血。

更有甚者,当陈执中被罢免之时他还在赵祯面前为其说了好话。

这还不算什么高明的招数,在得知陈执中铁定会被罢免而他将会出任帝国相之后,文彦博奏请赵祯为那些之前担任过两府大臣的官员加官进爵。

这些人里面既有夏竦这种所谓的“奸邪”

,也有晏殊、范仲淹和杜衍这种为世人所称颂的道德君子,更有韩琦和富弼这类随时都有可能再度担任两府重臣的中生代官员。

这次封赏总计十四人,这里面还不包括此前就已经被朝廷加恩推赏的贾昌朝和程琳等已退居二线的前任两府大臣。

何为团结同志?文彦博在这方面的手法远比庆历新政时期动辄就以君子和小人划分敌我的那一批道德君子强出了很多,假如王钦若和丁谓复生,恐怕他们也会对文彦博的此举暗挑大拇指。

毋庸置疑的是,一个人身为宰相想要搞好工作就必须要尽可能地去团结身边的绝大多数同志,可文彦博团结的不是大多数人,而是所有人。

或许是在做这事的时候没有跟手下的小弟打招呼,当得知朝廷如此力度地厚赏大臣,以何郯和陈旭为的一帮御史便向赵祯上奏说眼下国家困难重重不应该做这种事,这些前任的两府大臣之前本就因为位高权重而享受了各种优厚的福利待遇,俸禄也是拿的最多的,如今无缘无故又给他们集体加官进爵福利,这会让下面的官员和百姓怎么看怎么想?

赵祯也没跟这些人说什么废话,而是直接就把文彦博给抬了出来。

他说这次加恩是朝廷为了表彰这些前任两府大臣近年来为国家所做的贡献,而且这是由文彦博建议的。

此言一出可谓是威力无穷,何郯等人立马转身走人并再没有在这件事上多嘴多舌。

我们说这事是为了什么?不过是想说明文彦博此时对那些被视为凶神恶煞的言官具有多么大的震慑力和影响力。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奏请是陈执中提出来的,那么后果会怎样?吕夷简曾经不过是按照正规流程提拔了自己的几个门生,可当时身为言官的范仲淹是如何攻击他的?再看看文彦博,我们除了摇头苦笑之外也只能是暗生佩服之心。

假如文彦博还在世并准备写一本自传性质的回忆录,我虽然不敢保证自己一定是第一个预定此书的人,但我一定会去买,哪怕它价格昂贵。

在北宋的一众名臣里,我个人最佩服和敬重的人是王旦,可我认为如果你是一个官员并想在政坛有所作为,那么你应该好好研究并学习一下文彦博。

我甚至认为这人比张居正还要会做官,更会做人,张居正被很多人黑,而且他的政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