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宰相罢职(1 / 3)
富弼在青州的所为其实只是宋朝此次抗洪赈灾的一个缩影,当时的京东和京西两路几乎都有逃难的灾民,但宋朝的官员并不是人人都是富弼。
如果富弼是此时的大宋宰相,如果两河地区的所有官员都能按照他的方法去赈灾,那么在其他地方所出现的瘟疫滋生和盗匪横行的现象或许也就能够避免或杜绝。
不过,富弼此时终究只是一个知州,而京城里的那位席大宰相陈执中同志也并无统筹全局的能力和办法。
因而,总体上而言,宋朝此次的抗洪赈灾虽然没有出现特别大的乱子,但问题却着实不少。
这里面有人因为得不到救济而活活饿死,有人因为瘟疫而感染致死,有人沿途讨生居无定所,有人卖儿卖女,有人卖身葬亲,也有人去当了拦路打劫的土匪转而为害一方,凡此乱象不胜枚举。
要说这一年的天象也真的是异常邪门,本就因为洪灾而元气大伤的河北诸州在秋冬时节竟然也是持续的大雨不断,河道决口以及堤坝被毁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
如此天灾之下,两河地区的农业生产近乎于遭遇毁灭性打击。
换言之,自从黄河在六月决口并改道之后,在接下来的这半年时间里整个灾区几乎是没有一天的安生日子。
为了求得一个心理的安慰和寄托,赵祯在这年岁末下令于次年改年号为“皇佑”
并大赦天下,同时他还下诏免除了受灾地区百姓两年的赋税。
不得不说的是,在这等天灾面前,席宰相陈执中还能屹立不倒简直堪称奇迹。
在这之前,如果遇到这种事,即使言官不参劾你,可你作为宰相也得主动向皇帝请求辞职以答天谴,但陈执中的脸皮就是厚,他就是不主动辞职。
古往今来,身处高位却不贪权恋权的人寥寥无几,权力之所以被称作是精神毒品并不是没有理由的,历代的无数名臣和能臣尚且如此,他陈执中又岂能例外?
想想当年的赵光义为了能够让旱灾消退不惜做出了想要自焚以答天谴的举动,那么作为他的乖乖孙子,赵祯又做了什么呢?既然你不肯责罚你的臣子,为了让老天爷不再降灾于宋朝,你这个皇帝是不是也应该有所表示呢?话虽如此,但赵祯是一个务实的人,赵光义的那一套假把式他不屑于去做,而陈执中这个忠心听话的好臣子他也舍不得赶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干点有利于救灾的实事。
继宣布大赦天下并减免赋税之后,赵祯又从自己的私人金库里拿出银子给三司部门让其购买粮食运往灾区,此外他还下令各地流民所消耗的物资全部由国家财政买单。
鉴于灾情严重,他又取消了新年的元宵灯会,然后再又出钱二十万贯购买稻种无偿分给河北当地受灾的贫民。
由于灾区多地爆了不同程度的瘟疫,赵祯再又特命专使带着大量药材前去指导防疫和救治工作。
为了救灾和赈灾,赵祯和他的两府大臣们可以说在这方面做到了尽心尽力,但即便如此也还是没能避免河北各地的匪患四起。
因而,在一边加大力度赈济灾民的同时,宋朝方面也从京城向河北各地增派了人数不等的禁军前去剿匪平乱。
这边整个国家的上层几乎都在忙着抗灾和赈灾,而作为人间道德和正义化身的大宋言官们在这时候依然还是在忠实地履行自己的本职工作,那就是为国清理奸邪。
如果这些人查出了某位官员利用赈灾克扣钱粮进而中饱私囊的罪行和罪证,那么他们倒是值得大力嘉奖一番,可遗憾的是,这些言官的目光只会盯着朝廷里的那些位高权重的大佬。
只要找到这些人身上的错误或毛病,哪怕他们只是道听途说也足以让他们兴奋得手舞足蹈。
宋朝的言官之所以在本职工作上如此兢兢业业是有理由的,因为他们并不只是单纯的纪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