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实干兴邦(3 / 3)

加入书签

有实际差遣的官员。

也就是说,只要你是被朝廷授予过官职的人就都要到各地官府去重新登记造册,然后去领受你的新任务,而这任务自然就是分派口粮、安置流民、照顾老弱病残、消毒防疫之类的活儿。

当然,这些人也不是白干活儿,他们都会额外领到俸禄,富弼还派人每五日就带着酒肉去请这些官员们打一顿牙祭。

有这样体恤下属的领导,这些人干起活来也是相当卖力。

最高明的是,富弼还懂得如何利用这些流民为青州的农业展和生产贡献一份力量。

这么多人如果每天都是吃完就睡,那简直就是在严重浪费人力资源。

不过,富弼可不是要让他们去干什么苦力,而是鼓励他们就地开荒种地以自给自养。

为此,他特意下令本地的官员和百姓不得阻碍流民在当地从事生产,但前提是这些人不能借此夺占本地人的田产和地产。

青州境内的广袤山林和大小湖河都是他们这些流民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他们可以选择去开荒种地,也可以选择去山上打猎或水中捕鱼。

由于流民都是一路上逃荒而来,很多体弱以及本身就有病患的人在到了青州之后不久便死了。

针对这一个问题,富弼为了防止出现瘟疫便命人将这些死者统一安葬,而他还亲自为这些人撰写了祭文并举行了公祭。

做完了这些,富弼还做了一件事,他下令在流民当中招募军卒。

最后,青州境内的五十余万流民大军中共有一万多人成了国家的军人。

这些人不但充实了国防力量,他们也就地成为了维护青州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需要说明的是,富弼对这些流民的安置措施并不是将他们集中到一处。

他前面以官府的名义所征集到的粮食都是就近存储于当地的官仓,而那十余万间的房舍也是分布于境内的各处。

也就是说,流民到了哪里就由哪里的官府负责接收和安置。

相比于集中安置,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这从根本上缓解了官员们的压力和负担。

试想一下将五十万人集中安置到一处会是什么情景?你得准备多大的地方给他们搭建帐篷?你得准备多大的地方存储粮食和物资?你得准备多少口锅来做饭?庞大的后勤供应、复杂的人员管理、不可忽视的医疗卫生,随时有可能爆的流民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这些问题又怎么去应对?

正因如此,富弼在这次赈灾行动中的上述一系列应对措施才会被我们称之为教科书式的赈灾方案。

即使是放到现在,这样的举措也堪称典范。

几个月后,当黄河终于为自己重新找到了新的入海通道之后,河北大地的洪水也慢慢退去。

青州这地方虽然对这些灾民极尽地主之谊,但他们毕竟是客,而且他们终归还是想要回到自己曾经的家园。

为此,富弼又下令各地州县给这些要回家的流民按照路途远近分口粮以便让他们能够重归故里。

史载:弼所立法,简便周至,天下传以为式。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