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托付家业辞俗务领旨赴任入仕途(1 / 2)

加入书签

安排好家里的事,李正华去找王爷,告知自己愿意留在军器监。

王爷大喜,立刻带着他进宫面圣。

御书房内,圣上看到李正华,脸上露出笑容:“李正华,你肯留在军器监,朕很欣慰。

你想要什么赏赐,尽管开口。”

李正华躬身道:“陛下,臣不求赏赐,只求陛下能照拂臣的家人,让他们安安稳稳做生意,臣便感激不尽。

另外,军器监的工匠们都很辛苦,此次改良火器,也多亏了他们,还请陛下能给他们些奖赏,鼓舞士气。”

圣上点点头,眼里的欣赏更甚:“你放心,你的家人,朕会派人照看。

军器监的工匠们,朕也会论功行赏。

朕给你封个‘军器监丞’,从四品,虽然无实权,却能让你名正言顺地主持火器研,不受他人掣肘。

你看如何?”

“臣谢陛下恩典!”

李正华连忙磕头谢恩——从四品的官职,对他一个商户出身的人来说,已是天大的殊荣。

离开皇宫,李正华拿着圣旨,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反而有些沉重。

他知道,从接受这个官职开始,他就彻底步入了朝堂,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自由自在地做买卖。

回到军器监,王大人早已带着工匠们在门口等候。

看到李正华手里的圣旨,周大人连忙上前道:“李大人,恭喜恭喜!

以后军器监的火器研,就靠你了!”

工匠们也纷纷拱手道贺,脸上满是敬佩——李正华虽然年轻,却从不摆架子,还教会了他们很多改良技艺,大家都真心服他。

李正华笑着摆手:“王大人,各位师傅,以后咱们还是像以前一样,一起研究火器,不用那么多繁文缛节。

另外,圣上已经同意给大家论功行赏,以后咱们好好做事,争取造出更好的火器,帮前线将士打赢更多胜仗!”

工匠们欢呼起来,工坊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热烈。

李正华看着大家的笑脸,心里的沉重。

军器监,草木葱茏,却掩不住工坊内的肃杀之气。

李正华身着从四品的青色官袍,褪去了往日的素色长衫,虽依旧低调,却多了几分官场的沉稳。

他站在工坊中央,面前的木桌上,摆着几枚被拆解的“霹雳火球”

和“震天雷”

——这是军器监现存的主流火蒺藜类火器,却因一个致命缺陷,在战场上难以挥最大威力。

“李大人,这‘霹雳火球’虽能炸开伤人,可引线燃烧时间太不稳定,快则弹指间,慢则半炷香,将士们要么来不及投掷就炸了手,要么扔出去半天不响,成了辽人的活靶子。”

老工匠张师傅拿着一枚火球,眉头紧锁,“上次雁门关大捷,咱们的火枪火炮顶用,可这火球,愣是没敢多带,怕误炸了自己人。”

李正华点点头,拿起一枚震天雷,指尖拂过粗糙的陶制外壳:“之前改良火炮和火枪,侧重的是威力和精度,却忽略了这些便携火器的实用性。

战场上瞬息万变,将士们需要的是‘说炸就炸’的准头,而不是赌运气的暗器。”

他转身走到绘图桌前,铺开一张宣纸,拿起炭笔,快勾勒起来。

“张师傅,你看,咱们把引线换成‘缓燃药芯’,用硫磺、硝石和麻纸灰按比例混合,搓成细条,外面裹上浸过蜡的棉布,控制燃烧度。

再在外壳上刻上刻度,根据战场距离,剪取不同长度的药芯,比如三十步内用三寸,五十步外用五寸,这样就能大致算出爆炸时间,误差不会过两息。”

张师傅凑上前,看着图纸上的刻度和药芯结构,眼睛一亮:“这法子好!

之前的引线就是一团乱麻,全凭经验剪,现在有了刻度,傻子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