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捷报传京震朝堂圣意属意劝归心(1 / 2)
圣上猛地站起身,一把夺过捷报,快浏览,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难以掩饰的喜悦。
“好!
好!”
他连说两个“好”
字,走到殿中,对李德孝说,“传旨!
召集文武百官,即刻到太和殿议事!”
太和殿内,文武百官陆续到场,脸上都带着疑惑——往日朝会多是商讨战事失利的应对之策,今日突然紧急召集,不知是福是祸。
当圣上拿着捷报,宣布雁门关大捷的消息时,殿内瞬间爆出欢呼声,压抑了半年的沉重气氛一扫而空。
“陛下英明!
此战大捷,定能震慑辽人!”
丞相上前一步,躬身道,“不知刘将军是用何计策,竟能大败辽人?”
圣上笑着将捷报递给丞相:“你自己看。
刘将军在奏折中说,多亏了军器监送来的五十门火炮和两千支火枪。
火炮轰开辽人的营垒,火枪组成阵列,让辽人的骑兵无法靠近,这才打赢了这一仗!”
百官传阅捷报,脸上都露出震惊之色——他们都知道军器监在改良火器,却没想到威力如此之大。
“陛下,这改良火器的能士,当重赏!”
兵部尚书上前说道,“有此等利器,何愁辽人不灭!”
圣上目光扫过百官,最后落在王爷身上,缓缓说道:“军器监的奏折里,只提了监正王大人和几位老工匠,说他们日夜操劳,才造出此等火器。
可朕知道,真正的功臣,另有其人。”
王爷心里一凛,知道圣上指的是李正华。
散朝后,他被圣上召到御花园。
“皇弟,”
圣上坐在石凳上,手里拿着一杯茶,“李正华这个人,你应该很了解。
他改良火器,却不居功,反而让功于人,这份心性,很难得。”
王爷躬身道:“陛下所言极是。
李正华本分务实,之前做花露水、暖宝宝,都为军饷帮了大忙,这次改良火器,更是尽心尽力,只是他性子低调,不喜张扬。”
“低调是好事,但也不能埋没了人才。”
圣上放下茶杯,语气变得郑重,“边境战事紧张,辽人虽败,却未伤根基,后续还需更多精良火器。
军器监那些老工匠,虽有经验,却缺乏创新,只有李正华,能琢磨出改良之法。
朕想让他彻底进入军器监,全身心投入火器研,不再分心打理生意。”
王爷连忙应道:“陛下放心,臣这就去劝说李正华,让他明白陛下的苦心。
只是李正华素来重视家人,他的生意都是交给弟弟们打理,或许需要给他些时间安排。”
“朕明白。”
圣上点点头,“告诉他,只要他全心为朝廷效力,朕不会亏待他。
他的家人,朕会派人照看,不会让任何人刁难。
另外,给他一个合适的官职,让他名正言顺地留在军器监,不用再以‘顾问’的身份行事。”
从皇宫出来,王爷立刻去了军器监。
李正华正在工坊里,和工匠们研究火枪的改进细节——刘将军在捷报中提到,火枪在雨天容易受潮,影响使用,他正在琢磨如何给枪管加一层防潮涂层。
“正华,”
王爷走进工坊,拍了拍他的肩膀,“跟我出来一下,有要事跟你说。”
李正华心里一动,跟着王爷走到院外的柳树下。
“王爷,可是边境有消息了?”
他问道。
“是好消息,大捷!”
王爷笑着说,“刘将军在奏折里夸你的火器厉害,圣上很高兴,特意召我进宫,想让你彻底留在军器监,专心研火器,不再管生意上的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