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3 / 7)

加入书签

的土地就可以得到上面这个数字了。朝廷得到的税负对比前面的数字简直是九牛之一毛。

    就这样东林党人还说朝廷的税负重,尤其是当所有人在对比一下朝廷一年只收2000多万石的赋,几百万两银子的税,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读书人都说不出这样的话语,他们面对这实实在在的数字,得出的结论就是天下的士绅太贪婪了。

    黄道周他亲历大明的混乱,本就察觉到是士绅的贪婪,但他受制于自己的局限性,并不能提出改变天下的方法,只能提出慎独的思想,但其实这也是对现实的失望,只能明哲保身。

    刘宗周叹口气说:“就今天看到的情况来看,整个关中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现在我等该如何说服他们与朝廷议和。”

    钱谦益道无奈道:“要是大同社议和的条件太高,我等只怕会沦为秦桧之流,几十年的声望将毁于一旦。”

    钱谦益本以为这趟议和的差事即便是艰难还是有希望达成的,毕竟关中也遭受到旱灾蝗灾,更不要说这几年关中更是干旱连连,战事不断,大同社也应该期待和平。

    却没想到双方的差距这么大,就他看到的情况来看,大同社几乎就没受旱灾的影响,这要议和朝廷还不知道要接受大同社何等苛刻的条件,他这一下算是跳进火坑里了。

    黄道周脸色凝重地说:“我等深受皇恩,哪怕是拼尽全力也要保住大明,又何惜区区身后名。”

    翌日清晨,议和的小队继续向长安城进发。此时的徐晨,在得知朝廷派来了议和队伍后,并没有想见他们的意思。

    现在十几万大军已经厉兵秣马,枕戈待旦,大战一触即发,大同社没有议和的打算,他自己也要准备前往前线,实在没有时间去招待他们。

    徐晨对钱谦益有所了解,知道他“水太冷,头皮痒”的典故,对这样的软骨头自然不怎么看得起。

    至于黄道周和刘宗周两人,徐晨在后世都没听过他们的名字,还是刘永和李文兵告诉他,这两人是学术宗师,在仕林有很高的威望。不过徐晨也清楚,这三人前来议和,若处理不好,可能会对大同社在读书人的声望产生不利影响。

    徐晨思索片刻,决定让徐光启来招待这三人。于是,在长安城外的轨道马车站,徐光启早早地前来迎接他的三个老朋友。

    钱谦益三人看到徐光启时,一脸惊愕。此时的徐光启头戴一顶草帽,身着一件关中特有的长衫,整个人比他们印象当中黑了很多,看上去和一个老农差不多。

    钱谦益痛心疾首地说道:“子玄,不是说徐晨以师礼待你,你怎么成了这般模样?”他的眼神中满是疑惑和惋惜。

    徐光启却笑着说:“这两年我在关中过得非常好,自己的学问受到重视。你们来的这一路经过的蓝田县水渠,就是我带领工匠修筑的,能灌溉 50万亩良田,今年为关中保住了上百万石的粮食。我在天津推广不开的玉米、红薯、土豆这三种作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