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扒下士绅的画皮(2 / 7)

加入书签

就是一支极其强悍的精锐之师,而且这支军队蓄势待发,准备战斗。这种情况下,他们这趟议和的任务非常艰难。

    车队一路风驰电掣地行驶了 100多里,当晚在渭南县的招待所停歇。

    晚上,钱谦益、黄道周、刘宗周三人难以入眠。几人在招待所的一个小花园里交流着自己这一天的心得。

    钱谦益苦笑着说:“今天我等深入关中 100余里,哪怕只是惊鸿一瞥,但关中的秩序却比中原好多了,甚至不客气的说这已经有几分盛世景象。”

    他们这一路先是从江南沿着运河到京师,再由京城又沿着运河横穿整个中原。这一路上的情况都让他们忧心忡忡,用“饿殍遍地,路有遗骨”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但他们也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次旱灾规模波及整个北方,已经超出朝廷赈济能力的范围了。

    然而进入了关中,景象却焕然一新。一路上他们看不到一个流民,越靠近城池城镇,水渠就越多。尤其是接近华阴、华州、渭南县,他们看到了绵延几十里的水渠网络,还有像桥梁一般的高架水渠。尤其是当他们进入渭南县之后,街道上车水马龙,百姓安居乐业,这分明就是一幅太平盛世的景象。

    这样强烈的对比给他们的刺激太大,进入关中就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一般。三人有一种难以明说的情绪,心中不禁泛起疑问:这究竟是谁才是朝廷?

    他们知道关中也闹了旱灾,甚至关中已经连续干旱了六七年,按理来说关中的情况应该比朝廷更惨,但现实显然是打他们的脸了,关中秩序好的超出他们的想象,这反而更坐实了朝廷的无能。

    黄道周无奈地说:“就今日我等观察到关中水渠的规模,大同报上所言应该没有一丝假。这几年大同社的确是把主要的精力都用在抗旱上面了,甚至我都难以理解他们是如何在修出了这么庞大的水渠的情况下,还能维持住十几万大军?”其实还有一句话他没说出口,要是大同社不屠戮大族,这天下交给他们来治理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钱谦益翻白眼道:“有什么难以想不通的,你在关中还看得到大族吗?这么庞大的水利设施,都是关中大族几百年的积累。”

    黄道周叹口气道:“我等又何必自欺欺人,徐晨《封建土地论》一出,我等又有何面目说徐晨残害大族,一年七八万万石的粮食,朝廷终究是太优待士绅了,以至于他们变得极其的贪得无厌,获得了这么大的利益,居然还把所有的事推给朝廷,不愿意承担一点责任,就不怪徐晨看不起我的。”

    徐晨的《封建土地论》一出,天下震动,全书1万多字,但带给大明读书人最大的震撼就是徐晨提出天下的地主士绅每年要占据一年七八亿石的粮食,这个数字简直大的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直接扒开了大明地主士绅的画皮。

    有些人想反驳,但基本上是自取其辱,因为这个数字是在大明各地都能验证的了的,大明各地的地租都相差不多,北方普遍数一半,南方则高达六成,七成再以这个地租乘以天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