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郑珏的正理学社(1 / 3)
“王家犁”
的成功,如同在泉州略显沉闷的春日里投入了一颗活力四射的石子,激起的涟漪一圈圈荡开,切实地改变着田间地头的景象,也进一步动摇了郑珏等人赖以立足的传统观念壁垒。
农户们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对王审知和格物堂、试造坊的信任与日俱增。
甚至有些胆大的农户,开始偷偷模仿那曲辕犁的样式,自行打制简陋版本,虽不及鲁震亲手所造的精良,却也颇有效用。
这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技术扩散,让郑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意识到,单靠零散的、针对具体事件的抨击和阻挠,已然无法遏制王审知带来的这股“重工利实”
的洪流。
对方不仅手握权力,更深谙人心,更懂得用实实在在的利益和效果来瓦解千百年来形成的“义利”
、“华夷”
、“本末”
之防。
不能再这样被动下去,必须改变策略!
这一日,郑珏并未像往常一样在自家庭院中伤春悲秋、感叹世风日下,而是换上了一身极为庄重的儒服,神色肃穆地来到了泉州城内一家颇有名气的书院——“崇正书院”
。
此处本是泉州士子读书讲学之所,战乱期间一度萧条,近来才稍稍恢复了些元气。
书院的正堂之内,早已聚集了数十人。
其中有白苍苍、对现状深感忧虑的老儒;有科举不顺、将怨气归咎于“世道不公”
的落魄秀才;更有一些家道殷实、却因王审知清查田亩、鼓励工商等政策而感到自身利益受损的地方豪强代表(他们虽与纯粹的士人圈子不同,但在反对王审知“变法”
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
气氛凝重而压抑,人人脸上都带着一种“卫道者”
的悲壮与愤慨。
郑珏走到堂前,目光缓缓扫过在场众人,沉痛地开口,声音苍凉而有力:
“诸位同道!
今日召集大家于此,实乃情非得已,心焦如焚!”
“想必诸位都已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如今泉州,乃至整个福建路,斯文扫地,正道不存!
有人打着‘格物致知’、‘利国利民’的旗号,行事却全然背离圣贤之道!”
“重工而轻文,竟将匠作之术抬至与圣贤文章同等高度!”
“逐利而忘义,竟以商贾之术治理州郡,蛊惑人心!”
“甚至……引蛮夷之物,乱我华夏血统!
毁我农耕正道!”
他每说一句,声音便提高一分,情绪也愈激动,仿佛在控诉着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行。
“长此以往,人人趋利若鹜,谁还肯寒窗苦读?谁还肯坚守节义?礼崩乐坏,纲常沦陷,就在眼前!
吾辈读圣贤书,所学何事?正为此等存亡续绝之秋也!”
他的话,精准地戳中了在场许多人的痛处和恐惧。
老儒们叹息颔,落魄秀才们面露激愤,豪强代表们则眼神闪烁,盘算着自身的利益。
“然,独木难支,孤掌难鸣!”
郑珏话锋一转,目光变得锐利起来,“以往我等各自为战,声音分散,难以抗衡那歪风邪气。
故此,老夫提议,今日于此,我等当摒除门户之见,联合起来,成立‘正理学社’!”
“正理”
二字,取自“匡扶正道,秉持天理”
之意,旗帜鲜明地与王审知的“格物之理”
相对抗。
“学社之宗旨,便是要复兴古礼,匡扶正道!
明辨华夷之防,坚守义利之辨!
要让这泉州上下都知道,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那套离经叛道之举!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