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郑珏的正理学社(2 / 3)

加入书签

>

士林清议,仍在!

天下正道,犹存!”

他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一、定期于崇正书院举办讲会,由郑珏及几位有名望的老儒主讲,系统批判王审知政策的“谬误”

之处,阐述正统儒家治国理念,吸引和稳固士子人心。

二、鼓励社内成员撰文写诗,抨击时弊,宣扬正道,并通过各种渠道扩散传播,与市井间流传的“格物利民”

论调打一场舆论战。

三、联络各地不满王审知政策的士绅、豪强、乃至旧官僚,形成一股有组织的政治力量,在诸如土地清查、赋税征收、工匠管理等具体政务上,采取一致行动,软磨硬抗,制造障碍。

四、密切关注王审知及其党羽(如陈褚、鲁震等)的一举一动,收集其“罪证”

(无论是政策失误、言行失当,还是干脆捏造),伺机难。

“我等要让那位王司马知道,这泉州,并非他可以为所欲为之所在!

这天下,仍有道理和规矩!”

郑珏最后挥臂高呼,极具煽动性。

“郑公所言极是!”

“正该如此!”

“我等愿加入学社,共扶正道!”

堂内众人群情激奋,纷纷响应。

他们仿佛找到了主心骨,找到了一个可以宣泄不满、对抗变化的强大组织。

很快,“正理学社”

正式成立。

郑珏被公推为社长,几位老儒和颇有影响力的豪强代表成为核心成员。

他们制定了简单的社规,缴纳了社费(用于活动经费),甚至设计了独特的标识。

一股有组织、有纲领、有资金的反对力量,悄然在泉州成型。

他们不再满足于零散的抨击和悲叹,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给王审知制造麻烦。

数日后,王审知下令度支司拨款,扩大“以工代赈”

范围,计划修建一条连接泉州港与内陆主要城镇的官道,以促进商贸流通。

命令下达,负责具体执行的工曹胥吏却面露难色地来报:工程所需的石料、木材等物料采购,频频受阻。

几家原本合作良好的商户,突然以各种理由推脱,要么大幅提价,要么声称货源不足。

一查之下,现这些商户或多或少都与“正理学社”

中的豪强成员有关联。

又过了几日,试造坊招募学徒,原本应者云集,却突然流传出谣言,说入试造坊者皆需签下“卖身契”

,终身不得脱籍,甚至会被派往海外蛮荒之地做苦工,吓得许多有意向的青年才俊望而却步。

追查谣言源头,隐隐指向几个与学社来往密切的落魄文人。

甚至,在州衙内部,一些原本就倾向于郑珏的旧吏,在处理公务时,也开始变得拖拉、推诿,尤其在涉及格物堂、试造坊经费核销、物资调配等环节,处处设卡,需要反复解释、多方协调,效率大为降低。

这些手段,并非明目张胆的抗命,而是阴柔的、无处不在的软抵抗。

就像一脚踩入泥泞的沼泽,使不上力,却又步步维艰。

陈褚先感受到了这股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他忧心忡忡地向王审知汇报:“大人,近日诸事不顺,背后似有无形之手在掣肘。

听闻郑珏组织了‘正理学社’,汇聚了不少对大人新政不满之徒,恐是他们在暗中作梗。”

王审知听完,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是轻轻叩击着桌面:“跳梁小丑,终于不再满足于鼓噪唇舌,开始结党营私了么?‘正理学社’……名字倒是取得冠冕堂皇。”

他沉吟片刻,对陈褚道:“不必过于忧心。

彼等结社,正在我预料之中。

新旧交替,必有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