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第一把王家犁(1 / 3)

加入书签

鲁震扛着他那套视若生命的铁匠工具,带着几分不甘、几分怀疑和一丝被挑战激起的倔强,踏入了初具雏形的泉州试造坊。

坊内炉火熊熊,叮当之声不绝,新招募的工匠们好奇地打量着这位名声在外却脾气古怪的大匠。

王审知亲自将他引至一处位置最好、设施最全的工位前,再次重申:“此处一切,鲁师傅可随意取用。

所需物料,列单即可。

若有需要协调的人手,尽管开口。”

鲁震只是闷哼一声,目光扫过那些崭新的铁砧、风箱以及堆叠整齐的上好焦炭和铁料,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满意,但嘴上却道:“且看吧。

若只是虚有其表,某扭头便走。”

他并未立刻动手,而是拿着王审知给的那张曲辕犁草图,把自己关在工棚里,对着那“奇思妙想”

琢磨了整整两天。

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在沙地上写写画画,时而对着空气比划力角度。

其他工匠见他如此,也不敢打扰,只是私下嘀咕这怪人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王审知也不催促,只是每日过来看一眼,有时带来些水果吃食放下便走,给予他绝对的信任和空间。

第三日清晨,鲁震终于黑着眼圈走出了工棚,胡子拉碴,却眼神亮。

他一把抓过负责物料的小吏,报出一连串所需铁料、木料的规格数量,语气不容置疑。

随后,他便如同换了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炉火被他烧得极旺,沉重的铁锤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锻打都精准而富有韵律。

他不再抱怨,所有精力都集中在了如何将图纸上那精巧的构想变为现实。

他很快现,这新式犁的关键在于那几个活动的关节和那带有特殊弧度的犁铧,对铁件的韧性、硬度和形状精度要求极高,远非打造普通农具可比。

“此处榫卯,须得用百炼钢,否则易断!”

“这犁壁弧度不对,需重新锻打,要光滑如镜,方能有效翻土!”

他一边捶打,一边喃喃自语,时而对自己不满,将快要成型的零件怒掷回火中重炼。

那份专注和苛刻,让旁观的工匠们都暗自咋舌。

王审知期间来看过几次,见鲁震完全沉浸其中,便只是默默观察,偶尔在他遇到瓶颈、对着烧红的铁块脾气时,才上前轻声提点一二。

他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示一些物理原理,比如杠杆省力、曲线分土、重心稳定等。

“鲁师傅,你看这犁辕弯曲之处,是否可视为一杠杆?支点在此,动力臂与阻力臂长短变化,便决定了农夫需出多少力……”

“铧尖入土,并非直直插入,而是略带角度,利用曲面将土块撬起、挤碎、翻转……其形其角,至关重要。”

鲁震起初还梗着脖子不听,但试了几次后,现王审知所说虽言语古怪,却隐隐暗合他多年打铁感悟中的某些模糊经验,只是对方说得更透彻、更明白。

他嘴上不认,手下却不由自主地按照那些提示去调整改进。

铁件部分初步完成后,他又亲自挑选硬木,加工犁床、犁梢等部件。

对于木质部分的榫卯结构,他同样精益求精,不允许有丝毫松动。

木匠出身的工匠想帮忙,却总被他挑剔得一无是处,最后只好悻悻然地在一旁看着他亲自操刀刨锯。

时间一天天过去,试造坊的其他项目都已陆续有了些进展,唯有鲁震这边,反复折腾,废料堆了一小堆,却迟迟未见成品。

一些风言风语开始流传,说这鲁大匠不过是浪得虚名,白白浪费公帑。

鲁震充耳不闻,他的全部世界,只剩下眼前这套越来越成型的犁具。

他的眼神越来越亮,因为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