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集(5 / 7)

加入书签

家制作堆肥。

他带着大家来到院子角落的堆肥场,里面堆着秸秆、粪便、泥土,散着淡淡的腐殖味。

“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浇水压实,过上三个月,就变成肥料了。”

老农官用锄头扒开堆肥,里面是黑色的沃土,“用这种肥料种地,庄稼长得壮,病虫害也少。”

黑夫听得格外认真,他把老农官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

在农学堂里,他还见到了一种新的农具——耧车。

这种农具由三只耧脚组成,能同时播种、施肥、覆土,比以前人工播种快多了,而且播种均匀,不会浪费种子。

“有了这耧车,一亩地的播种时间能缩短一半。”

老农官演示着耧车的使用方法,“大家回去后,可以按照这个样子制作,官府会给补贴。”

学习结束后,黑夫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村里。

他先把选种的法子教给了大家,又组织村民们一起制作堆肥。

村里的堆肥场很快就建起来了,大家把平时丢弃的秸秆、粪便都收集起来,按照黑夫教的法子堆肥。

黑夫还按照耧车的样子,和村里的木匠一起制作了几台耧车。

播种的时候,他用耧车在自家地里演示,村民们看着耧车轻快地前进,种子均匀地撒在地里,都啧啧称奇。

“这东西太好用了!”

族长忍不住赞叹,“黑夫,你真是学了好东西回来!”

很快,耧车就传遍了整个灌区。

农户们用耧车播种,不仅省了力气,播种的质量也大大提高。

到了第二年春天,地里的庄稼长得整齐划一,比以前茂盛多了。

除了这些,商鞅还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牛耕。

以前秦国的农户大多用人力耕地,不仅费力,效率还低。

商鞅规定,凡养牛的农户,可免除部分赋税;官府还设立了“牛倌”

,专门负责教授农户养牛的技术。

黑夫家也养了一头牛。

刚开始,他不知道怎么喂牛,牛长得瘦弱,耕地的时候没力气。

牛倌来村里指导时,教他给牛喂干草、豆饼,还要定期给牛驱虫、洗澡。

按照牛倌教的法子,黑夫家的牛很快就长得壮实起来,耕地的时候拉着犁车,轻快得很。

“有了牛耕,一亩地的耕作时间能省不少,咱们就能多种几亩地了。”

黑夫对妻子说,脸上满是笑容。

妻子也笑着点头:“是啊,以前你耕地回来,累得倒头就睡,现在有了牛,轻松多了。

而且今年的庄稼长得这么好,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

果然,到了秋收的时候,村里的收成比去年又提高了不少。

不少农户的粮仓都装不下了,只能把粮食晒干后,用陶罐装起来,藏在地下。

官府的粮仓更是堆得满满的,秦孝公特意下旨,在关中各地增设了十几座粮仓,专门储存粮食。

商鞅还推行了“粮食储备制度”

,规定各县必须储存足够三年食用的粮食,以防灾荒。

他说:“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是国家的根本。

只有储备足够的粮食,才能应对各种变故,让秦国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农业的展,秦国的人口也越来越多。

以前荒芜的土地,现在都种上了庄稼;以前偏远的村落,现在也变得热闹起来。

农户们的生活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

他们不再担心饿肚子,开始想着怎么把日子过得更好。

黑夫家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还送儿子去了村里的学堂读书。

他看着儿子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背影,心里充满了希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