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5集(4 / 7)

加入书签

>

黑夫按照农官教的法子,在地里种上了粟米和小麦。

他把土地分成几块,轮流耕种,留出一块地休耕,养地力。

农官说这叫“轮作制”

,能让土地一直保持肥力,不会因为连年耕种而减产。

到了夏天,地里的庄稼长得郁郁葱葱。

黑夫每天都会去地里看看,拔草、浇水,精心照料。

黑旦也越来越有干劲,他看着自家的田地从荒地变成良田,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对黑夫说:“哥,还是秦国好啊,商君的法子真管用!

等秋收了,我要多存点粮,再给孩子攒点钱,让他去读书。”

黑夫笑着点头。

他知道,不止他们兄弟俩,村里的家家户户,田地都比以前长得好。

以前大家种地全凭经验,种出来的粮食够吃就不错了,现在有了农官的指导,有了新的农具和方法,大家都盼着秋收能有个好收成。

可天有不测风云。

就在庄稼快要成熟的时候,一场暴雨突然袭来。

狂风卷着雨点,狠狠砸在庄稼上。

黑夫站在屋檐下,看着地里的禾苗被风吹得东倒西歪,心里揪得疼。

他以为今年的收成又要泡汤了,忍不住叹了口气。

暴雨过后,黑夫赶紧跑到地里查看。

让他意外的是,虽然有些禾苗被吹倒了,但大部分都没事。

他仔细一看,原来是因为水渠修得好,雨水顺着水渠排走了,没有淹到田地;而且他按照农官教的,给禾苗培了土,根基扎得稳,不容易倒。

村里的农户们也都现了这个好处。

以前下暴雨,地里全是积水,庄稼很快就烂根了;现在有了水渠排水,田地一点都不涝。

大家纷纷感叹:“还是商君有远见啊,修了水渠,旱涝都不怕了!”

秋收的时候,黑夫家的田地果然大丰收。

粟米长得颗粒饱满,小麦沉甸甸的,一亩地比以前多收了近三成。

黑旦家的收成也不错,他捧着金黄的粟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农户们把粮食运回家,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一部分卖给官府。

官府的粮仓很快就堆满了,以前空荡荡的粮仓,现在堆得像小山一样。

商鞅听说后,特意到各县的粮仓视察。

看着满仓的粮食,他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有了这些粮食,秦国就有了底气。”

商鞅对身边的大臣说,“以后不管是打仗,还是赈灾,都不用愁了。”

大臣们纷纷点头。

他们都明白,粮食是国家的根本,有了充足的粮食,秦国才能越来越强大。

第四章农技新声

粮食丰收的喜悦还没散去,商鞅又有了新的举措。

他在咸阳设立了“农学堂”

,召集各地的农官和有经验的农户前来学习,然后再由他们把先进的农业技术传到全国各地。

黑夫因为种地种得好,被李离推荐去农学堂学习。

第一次走进咸阳城,黑夫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农学堂设在一处宽敞的院子里,里面种满了各种庄稼和蔬菜,还有不少新的农具摆在院子里。

授课的是一位白苍苍的老农官,据说他年轻时曾游历各国,学了不少种地的法子。

老农官先教大家辨认种子,他拿出不同的粟米种子,告诉大家哪些饱满、哪些干瘪,饱满的种子芽率高,产量也高。

“选种是种地的第一步,种子不好,再好的法子也没用。”

老农官拿起一粒饱满的粟米,“大家回去后,要把种子挑一遍,把瘪的、坏的都扔掉,只留最好的种子。”

接着,老农官又教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