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集 城头论功(2 / 5)

加入书签

翦侧过头,眼底的光比方才更亮,“咱们领的五十卒,不是用来让他们看笑话的。”

两人领的卒子,多是刚从关中征召来的农夫,还有几个是河西之战里立了小功的伍卒,论资历,比他们两个“新晋伍长”

深得多。

当王翦与蒙恬提着兵符走进营房时,原本喧闹的营房瞬间静了下来,五十双眼睛齐刷刷落在他们身上,有好奇,有轻视,还有几分等着看闹剧的漠然。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老兵率先站了起来,他叫黑六,早年是魏国人,后来投了秦国,河西之战里斩了两个魏兵,本以为能升伍长,没成想名额给了两个少年。

“两位伍长,”

他双手抱胸,语气里带着几分挑衅,“咱们这五十个人,多是拿过刀、见过血的,可不是刚放下锄头的嫩秧子。

你们说要操练,倒是说说,怎么练?”

蒙恬上前一步,将手中的竹简摊在案上——那是他昨夜在营帐里画的操练图,上面标着队列、弩阵的排布,还有汾水浅滩奇袭时用到的战术拆解。

“黑大哥说得对,咱们都是见过血的,”

他声音平稳,目光扫过众人,“可打仗不是只靠蛮劲。

昨日商君在城头说,行军要知山川形胜,咱们今日便从认地形开始——先把营地周围的沟渠、土坡都摸清,哪能藏兵,哪能设伏,都记在心里。”

王翦接着道:“下午练弩。

我知道你们中不少人射得准,可战场不是靶场,风里、跑动中都要能射中。

咱们今日就练移动射击,谁能在跑过五十步后射中靶心,晚上多领半块干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话一出,营房里的气氛变了。

秦人当兵,图的便是军功与实利,半块干肉虽不多,却是实打实的好处。

黑六挑了挑眉,没再反驳,只是哼了一声:“若是练不出名堂,两位伍长可别怨弟兄们不服。”

接下来的日子,王翦与蒙恬几乎把自己钉在了校场上。

天还没亮,蒙恬就领着卒子去勘察地形,他带着竹简,在土坡上画出标记,教众人辨认风向、水流——哪处土坡在雨天会泥泞难行,哪条沟渠能隐蔽接近敌营,都讲得明明白白。

有次遇到个老兵质疑:“咱们是当兵的,又不是农夫,记这些沟渠有啥用?”

蒙恬没争辩,只是让人在沟渠里藏了十个卒子,让那老兵带人去搜,结果老兵领着五个人绕了半个时辰,愣是没找到藏在芦苇丛里的人。

自此,再没人质疑认地形的用处。

王翦则把心思放在了练弩上。

他自己本就擅长弩机,当年在咸阳演武场,虽输给过蒙恬,却也是少有的神射手。

他没让卒子们死练瞄准,反倒琢磨出个法子:在弩箭上系根红绳,射出去时看红绳的走向,就能知道自己扣扳机时手稳不稳,呼吸匀不匀。

黑六起初不屑,觉得这是小孩子的把戏,可试着练了两天,现自己射偏的次数竟少了一半。

有天晚上,黑六拿着酒囊找到王翦,递过去:“伍长,你这法子真管用。

之前是我眼拙,别往心里去。”

王翦接过酒囊,抿了一口,辣意顺着喉咙下去,却暖了心口:“都是为了能打胜仗,没什么眼拙不眼拙的。”

两人的努力,没逃过商鞅的眼睛。

这日午后,商鞅与公孙痤巡营,远远便看见校场上的景象:蒙恬正领着卒子演练阵法,五十个人排成的小方阵,进退转圜竟如同一人,连脚步踏在地上的声音都齐整;另一边,王翦正指导一个年轻卒子调整弩机,手把手教他如何抵肩、如何力,那卒子起初手抖,练了几遍,竟也能稳稳射中靶心。

“你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