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小小飞蛾扑火,为了不重要的结果(5 / 8)

加入书签

法,完全像是在听一个独奏会。

    音乐正式进入第三变奏之前,小车咽下去一声咳嗽。

    还是因此分神,她没有处理好的尾音被放大成一个失误,让能听明白的人感到一些惋惜。

    不过她并未受到影响,左手接过右手接力棒,继续用精巧的十六分跑动带着音乐持续向前,而右手大起大落跳出一个又一个和弦。盅

    练习许久的手腕爆发力终于在此得到展示。

    从台下看,车琳在用右手的推动这些强力和弦的过程中并未太过借用身体前倾的力量,所以每一组和弦都带有十足的弹性。

    漂亮!

    此处必须加分!

    继了解过车琳的十指跑动之后,吴复生再次对车琳的手腕给予肯定。

    大多数的人在这个段落,注意力都放在了高声部的厚重和弦,因为那足够激荡、足够引人注意。

    而事实上,想演奏出这种效果,这里有一个绝对的技术细节,是哪怕金佳琪这种职业小提琴兼业余少儿钢琴十级的选手都会忽略的要点。盅

    就是左手跑动中与右手正拍的对位,对位准确才能且严丝合缝才能让高声部的和弦更有表现力。

    整个观众席,从纯粹钢琴演奏技术出发,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吴复、林幽幽、霍晓东、老汤四人。

    吴复生不知道霍晓东的存在,但他依然敢放话,就此刻,在这个大厅的屋檐下,算上李安在内,没有人能比他更擅长钢琴演奏中的左手运用。

    在专注于左手训练的那两年里,吴复生吃过太多苦头,所以他清楚左手训练需要怎样一个过程,练到某种程度才能达到某种演奏效果。

    就在车琳变奏三的过程中,左手跑动音响结实,手指灵活得不像话,推

    进着音乐向前同时又恰当地垫着高声部和弦。

    基本上除了了附小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能把左手运用的这么恰当的孩子。

    这已经不太牵扯孩子的定量练习和老师的指导问题了,这就是感觉,这就是天赋。盅

    李安可以一个和弦帮这个孩子扣,可以一遍又一遍强调这里没有七和弦,无需借用身体,多用手腕,但他相信李安也没有直接有效的办法引导一个孩子在小小年纪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左右手协调配合。

    然而孩子就是做到了,虽然整体的力度再加强些会让音乐效果听起来更棒,但对于一个身体正在生病的孩子,或许不该再苛求那么多了。

    李安不苛求,甚至他心里希望车琳再慢点,再轻点,只是一场无所谓的小比赛,不重要的孩子。别那么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