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小小飞蛾扑火,为了不重要的结果(4 / 8)

加入书签

sp;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主题,经过别尔科维奇的改编,今天在车琳的指导与以往相比来得更加猛烈热情。

    李安有些不确定是不是因为生病导致车琳状态不稳,但他要说车琳的这个开头起得实在太猛了。

    猛地让他有些兴奋,又让他有些不安。

    孩子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盅

    另外这样弹下去,一会到了后面需要更大气力的变奏,该这么办。

    不过好在至少目前为止车琳的速度和节奏还在他所熟悉的范围之内。

    他目光紧锁,死死盯着舞台,扎起耳朵生怕

    错过舞台上的一帧一画一声。

    只见车琳双手一收,空气中的主题尾音消失不见,一顿,再次落下左手,接着一组又一组均匀的快速十六跑动拉开变奏一的大幕。

    OK的。

    霍晓东客观评价,这个孩子的主题尾音A收得很到位,听得出是在控制,控制得也没有问题,但是主题到变奏一的间隙过大,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孩子身体问题或是李安就是如此处理的。

    它更偏向于后者,因为孩子演奏中的连贯气感给他的感觉很流畅,所以中间的那一下停顿也应该是在下面练习时就养成的习惯。盅

    如此处理多少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感,他不知道李安是不是明白这一点,总之他个人不太赞同。

    而与他持相反观点的这次不是林幽幽,林幽幽也认为这个间隙会影响车琳从主题开始建立的双手音量平衡。

    这次持相反想法的是老汤。

    老汤弹过的大大小小的主题变奏没有五十部也有三十部,最后他发现在变奏曲的处理上,还是要遵循作品时期。

    帕格尼尼典型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对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提倡表达本我,只用看看前几位改变者的作品。

    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三位乐史巨人关于这段主题的改编各自呈现的都是自由浪漫炫技。

    所以这一顿,老汤不带任何滤镜,是有性格的。盅

    正好给前面过于猛烈的主题来了一个缓冲。

    事实上一二两个变奏完整听完,首先他要给孩子的右手跑动一个明确地肯定,非常灵活且节奏均匀,其次正如他所想,被压下的情绪回归平静继续积攒,这点能看出李安在曲目教学中是有明确设计在里面,孩子也高质量完成了。

    最后就看孩子能不能坚持到结尾,在老汤眼里,这已经不是比赛现场了。

    现场许多家长都与老汤持同样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