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巨额订单来袭(3 / 5)
事实:
>很多孩子不是不需要帮助,而是不相信帮助存在。
>当他们用极端方式测试世界是否在乎自己时,恰恰说明他们在长期的情感荒漠中,已失去判断真实的坐标。
>萤火箱的意义,不在于分辨真假,而在于坚持回应每一次呼救。
>正如医生不会因为有人装病就停止接诊,我们也绝不因恐惧误判而关闭倾听之门。
>建议增设“陪伴式反馈机制”:对疑似非紧急案例,不直接驳回,而是安排志愿者进行温和对话,引导其表达真实需求。
>让他们知道??不必伪装成将死之人,也能获得温柔注视。
发送后,她长舒一口气。窗外天光微亮,晨雾弥漫,整座城市还在梦中缓慢苏醒。她泡了杯热茶,翻开日记本,写下新的一页:
>“有人说,我们要警惕情绪泛滥。
>可我见过太多真正的沉默??
>那些被打碎的眼神,那些吞进肚里的药片,
>那些写完遗书又撕掉的孩子。
>他们从不呼救,因为他们早就不信回应。
>所以哪怕十次中有一次是试探,
>我们也要当真。
>因为那一次,可能是某个人一生唯一一次开口。”
几天后,这份建议被纳入《校园心理安全白皮书》补充条款。同时,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联盟邀请林浅参与制定“萤火守护者”培训标准。会议期间,一位来自东北的老校长私下找她:“林老师,我有个事一直没敢说……我们学校去年有个女生跳楼,她走前一周,在萤火箱写了封信,但那天值班老师正好请假,替补志愿者没经验,以为是青春期矫情,没上报。”
林浅握住他的手:“您愿意告诉我,就已经是在救她了。”
老校长眼眶红了:“我想申请在她们班教室外立一块牌,就写她说的最后一句话:‘其实那天阳光很好,我只是再也晒不暖了。’”
林浅点头:“我们可以一起做。”
回到办公室,她召集技术团队开会。议题只有一个:如何让萤火箱变得更“慢”一些。
“现在的系统太高效了,”她说,“自动分类、AI预判、秒级响应……但我们忘了,有些话,需要时间才能说出来。就像伤口,不是贴个创可贴就好。”
于是,新版本上线了一项名为“延迟投递”的功能:用户可以选择将信件暂存72小时,期间随时可修改或撤回。系统会提示:“你可以慢慢说,我们等着。”数据显示,启用该功能后,信件平均长度增加了43%,情绪表达的深度显著提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