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非遗四季(3 / 5)
坏银料,咱们可以把这个写进标准里。”
林羽协助整理标准草案:竹编部分明确藤丝粗细、编织密度;银饰部分规定纯度、焊接温度;陶瓷部分参考杭州分中心的 “杯口直径 8cm” 基础款标准,每个标准都附 “草木检测方法”,确保传承人容易操作。“标准不是要限制创新,是要给大家一个基础参照,让本土非遗走得更稳,” 林羽说。巳时末,草案达成共识,计划报省文旅局备案,作为省内本土非遗的推荐标准。望着签字的草案,林羽突然懂得 “本土标准非易事,共识落地促规范”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规范发展,藏在标准的细化、草木的检测、传承人的共识里,藏在每个为本土非遗铺路的瞬间。
午时?非遗店开业,匠韵迎客
县城 “六巷非遗店” 的开业仪式上,彩带飘落,竹编拱门旁挤满了顾客。阿银穿着银草纹服饰,站在门口迎接:“欢迎大家来体验非遗,店里可以现场编竹编、做银饰,还能用验艺草检测产品哦!” 顾客们涌进店里,竹编区的师傅正教小朋友编迷你挂件,银饰区的工作人员帮顾客在书签上刻名字,文创区的 “用户共创收纳盒” 前围满了人 —— 这些收纳盒的纹路,都是之前游客投票选出的设计,盒盖还刻着设计者的名字。
“我上次提的‘竹草纹收纳盒’真的做出来了!” 之前提建议的李女士惊喜地说,阿银笑着递过一个:“您是第 100 位购买的顾客,还能获赠一片验艺草标本,” 李女士接过收纳盒,当场用验艺草检测藤丝,草叶泛绿:“果然是合格的好竹编,以后我家的文具都用它装!”
午时半,店里的 “非遗体验桌” 前排起长队,顾客们轮流体验编竹编、检测银饰,还有人预订了周末的 “非遗亲子课”。“开业两小时,已经卖了 50 多件文创,预订了 30 组亲子课,” 林羽汇报,阿银兴奋地说:“以后要每月搞一次‘用户共创日’,让更多人参与文创设计,让非遗更贴近生活。” 望着热闹的店铺,林羽突然懂得 “非遗店开业非易事,匠韵迎客显活力”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城市延伸,藏在顾客的参与、文创的实用、体验的快乐里,藏在每个为非遗贴近市民铺路的瞬间。
未时?春季研学,青苗认养
六巷研学基地的老竹坡旁,县城小学的首批春季研学团正在体验 “楠竹育苗课”。李大叔教学生们用验艺草选竹苗:“你们看,这片草贴在竹苗上泛绿,说明根须壮、能活;要是泛黄,就说明竹苗太嫩,种不活,” 学生们蹲在地里,认真地挑选,有的还把验艺草夹在研学手册里当标本。
阿竹帮学生们认领 “专属竹苗”,每个竹苗旁插着写有学生名字的竹牌:“这棵竹苗以后就是你们的了,每周可以来浇水、记录高度,等秋天长到 1.5 米,还能来看我们用它劈藤丝编竹编,” 学生小雨捧着竹苗,小心翼翼地种进土里:“我要每周都来,看着它长大,还要写‘竹苗日记’,记下来它长了多少。”
未时末,育苗课结束,学生们带着研学手册和验艺草标本离开,不少人约定下周再来。“第一次觉得楠竹这么有意思,以前只知道竹编好看,不知道种竹这么讲究,” 学生小明说,李大叔笑着说:“以后你们就是老竹坡的‘小护林员’,要帮我们照顾好这些竹苗哦!” 林羽望着地里的小竹苗,突然懂得 “春季研学非易事,青苗认养连童心” 的道理 —— 非遗本土深耕的代际连接,藏在竹苗的认领、日记的记录、农户的互动里,藏在每个为孩子扎根乡土铺路的瞬间。
申时?楠竹加工,农户增收
六巷楠竹加工厂的车间里,村民们正忙着试生产。王婶坐在筛选机旁,用验艺草检测刚劈好的藤丝:“这片草泛绿,说明这捆藤丝合格,可以送去竹编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