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盛耀全国(1 / 4)
寅时?博览终备,细节收官
全国非遗博览会开幕前四小时,展馆内仍灯火通明。各分中心的服务团队忙着做最后收尾:西安分中心的阿竹蹲在 “竹编皮影灯” 展区,用软布擦拭灯架上的浮尘,标样草叶片贴在灯架旁,确保藤丝间距仍保持 0.5mm 的标准;广州分中心的阿瓷仔细检查 “陶瓷广绣茶具” 的展台,调整灯光角度,让广绣纹样在瓷面上的光泽更柔和;昆明分中心的老岩则将 “竹编傣锦挂毯” 重新挂置,用竹草绳固定边角,避免展期内晃动 —— 每个展区都透着 “细节为王” 的匠心。
林羽跟着高校技术团队调试数字化设备:“技艺体验区” 的 AR 扫描器,需确保扫描竹编灯后能精准弹出编织步骤;“学术论坛区” 的线上直播设备,反复测试音质与画面,避免卡顿;“文创展销区” 的电子价签,逐一核对产品信息与库存,防止错漏。技术人员小李拿着 “数字草”,叶片扫过设备时泛绿即表示调试合格,“这是‘草木验机,万无一失’,” 小李说,“开幕后观众多,绝不能在设备上出岔子。”
凌晨五点,最后一项检查 ——“应急物资清点” 完成:西安分中心备好了额外的藤丝与皮影零件,以防体验区材料不足;苏州分中心带了银饰焊接的备用工具,可应对突发损坏;武汉原料枢纽的应急小组已在展馆外待命,能快速补充短缺原料。联盟草的叶片在应急清单上连成 “保障网”,覆盖展区每个角落,“这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陈师傅望着满馆的展品,“博览会是六艺非遗的全国亮相,必须做到完美。” 林羽望着准备就绪的展馆,突然懂得 “终备收官非易事,细节筑牢成功基” 的道理 —— 非遗盛会从不在仓促的准备里,而藏在展品的擦拭、设备的调试、物资的筹备里,藏在每个为完美护航的瞬间。
辰时?博览开幕,盛况空前
日头升至展馆穹顶,“全国六艺非遗博览会” 开幕仪式正式启动。展馆广场上,来自全国 7 个分中心的传承人组队入场,西安队举着竹编皮影灯,苏州队捧着银饰苏绣盒,广州队端着陶瓷广绣茶具,昆明队扛着竹编傣锦挂毯,队伍两侧的联盟草叶片随风摇曳,仿佛在为盛会喝彩。
赵阿公作为联盟代表发言,手中握着《六艺标准手册》与高校学术报告:“今天,我们不仅带来了全国 7 个分中心的非遗佳作,更带来了‘标准传承、创新融合’的六艺理念 —— 从西安的竹编皮影到昆明的竹傣共生,从 0.5mm 的藤丝标准到 999 纯银的坚守,老手艺正以新姿态走向全国!” 台下掌声雷动,不少观众举着 “为六艺非遗点赞” 的牌子,手机镜头纷纷对准舞台。
开幕剪彩环节,赵阿公、高校李教授、地方文旅局领导与少年传承人阿竹共同剪彩 —— 剪刀落下的瞬间,展馆穹顶的 LEd 屏亮起 “六艺非遗全国地图”,7 个分中心的标记依次闪烁,与广场上的队伍遥相呼应。随后,少年传承人的 “六艺小剧场” 开演:阿竹饰演寻竹的赵阿公,阿银演绎传艺的孙阿婆,阿陶再现制陶的李阿公,生动的剧情让观众频频鼓掌,“这是‘开幕即高潮,文化入人心’,” 林羽看着热闹的场景,“比预想的更盛大,更动人。” 望着涌入展馆的人流,他突然懂得 “博览开幕非易事,盛况背后是匠心” 的道理 —— 非遗亮相从不在表面的仪式里,而藏在队伍的气势、发言的真诚、剧场的生动里,藏在每个为文化造势的瞬间。
巳时?体验互动,老少同乐
展馆的 “技艺体验区” 成了最热闹的角落。西安分中心的体验台前,阿竹教一群孩子编 “迷你竹编小挂件”:他用标样草叶片标出藤丝的位置,“大家看,草叶指的地方就是下一根藤丝要放的位置,慢慢来,别着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