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伦理天成(3 / 4)
和的伦理,就像饮食的温凉、草木的柔刚、德气的宽严,都是在中庸枢纽的调和中维持着整体的圆融,就像这坛心交融的水,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却彰显着德性的本质。
未时?家伦理坛初现,孝悌之心笃
日头偏向西南时,家伦理坛的 “孝悌” 二字在树荫里显得厚重。石上的字迹嵌着黄玉,在微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石缝间的孝草结着成对的果实,与周边的藤蔓连成 “孝” 字,蜜蜂在花丛中穿梭,爬行的路径与《论语》“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的章句脉络相合 ——“这是‘孝气传家’,” 孔先生指着飘散的花粉,“此刻家伦理坛的德气最厚,植物的结果率是巳时的两倍。” 仲义用计数器测量,孝草的结果数量比清晨多了十个,“《礼记》里说‘家时气厚,伦理传承’,” 他指着数据,“就像薪火相传,家坛气也在延续人伦。”
村民们在坛边行孝礼,家伦理坛的孝草旁的子弟们向长辈行礼,与乡伦理坛的乡草形成鲜明对比。“家时行礼,得敬意足,” 行礼的子弟说,“乡时睦邻,得和气盛,伦位错了,教化就易偏。” 林羽望着那些恭敬的身影,突然觉得所谓 “五常”,不过是先贤给家族定的根基,践行则兴,违逆则衰。远处传来孩童的请安声,与坛边的蝉鸣形成和谐的午后曲,让人想起 “孝悌为仁本,家传伦理长” 的诗句。
申时?乡伦理坛西斜,友恭之心彰
日头西斜时,乡伦理坛的 “友恭” 二字在霞光里显得明丽。石缝间的乡草连成一片,叶片两两相对如宾主,与周边的仁草、义草连成和谐的图案,每种草木的生长态势都与对应的乡俗伦理相合 ——“这是‘乡气睦邻’,” 孔先生指着各草的形态,“乡草如宾主,仁草似馈赠,义草若互助,各随其伦。” 仲义用伦理仪测量,乡草的对称度比家草高了十五个百分点,“《礼记》里说‘乡时气和,友恭大行’,” 他指着仪器,“就像邻里相帮,乡坛气也在彰显公序。”
村民们在坛边议事,乡伦理坛的乡草旁的乡老们正调解纠纷,动作与对应的乡俗伦理完全合拍。“乡时议事,得公心足,” 主持的乡老说,“国时论道,得大义明,伦位错了,秩序就易乱。” 林羽望着那些公正的身影,突然觉得所谓 “人道”,不过是让众生各随其伦理 —— 议事借乡坛的和气得以公正,论道借国坛的大义得以明辨,差异的特质在各自的伦坛里得到彰显,却又在整个五常坛的气场里相互配合,共同构成社会的图景。
酉时?国伦理坛东升,忠敬之心肃
夕阳西下时,国伦理坛的 “忠敬” 二字被霞光染成金红。各石上的字迹与草木在霞光中连成一体,君臣的义、夫妇的别、长幼的序、朋友的信在坛心交汇成圆 ——“这是‘国气安邦’,” 孔先生指着渐浓的暮色,“此刻国伦理坛的德气完全调和,众生的恭敬度是巳时的两倍。” 仲义用恭敬度仪测量,坛内的人们肃立程度比巳时高了二十个百分点,“《礼记》里说‘酉时国合,伦理彰明’,” 他指着仪器,“就像礼乐并行,国坛气也在安定社稷。”
学子们在坛边诵读《春秋》,国伦理坛的供品摆放与伦位属性完全对应,君位放玄酒,臣位放束帛,民位放黍稷,“酉时论政,得礼义足,” 诵读的学子说,“各伦供品合其位,方能彰显王道。” 林羽望着那些庄严的供品,突然觉得所谓 “五常”,不过是先贤给国家定的纲纪,践行则治,违逆则乱。远处传来钟鼓声,与坛边的晚读声形成和谐的黄昏曲,让人想起 “国伦理坛酉时合,礼乐彰明天下平” 的诗句。
戌时?天地伦理坛当空,天人合德
夜幕初垂时,天地伦理坛的 “天人合一” 四字在暮色里显得庄严。石缝间的天地草结着众色果实,与周边的五常坛草木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