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伦理天成(2 / 4)
智慧方位完全一致。” 学子们捧着典籍走来,智生将新抄的《大学》放在智坛石旁,“去年在此处研经,悟解比别处通透,” 他拂去石上的尘埃,“老话说‘德性喜诚敬’,你按伦序修习,它就按心性启发。”
孩子们围着五常坛石打转,仁坛边的孩子模仿喂食,义坛边的孩子演练让梨,礼坛边的孩子学习作揖,自发地按德性归位 ——“这是‘人随德性气’,” 孔先生笑着说,“慈者归仁坛,勇者归义坛,不用人教。” 林羽帮着伯礼给新栽的草木培土,智坛的智草长势正好,信坛的信草泛着紫,仁坛的仁草挺着心叶,在枢纽石东侧连成完整的五常植被带。
辰时?信坛高悬,诚信之心固
日头升至树梢时,信坛石的 “信者不欺” 四字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石缝间的信草丛中,几只信鸽停在枝桠,翅尖的纹路竟与《中庸》“诚者天之道” 的篆字笔画相合 ——“这是‘信气贯日’,” 孔先生指着空中的鸽影,“此刻信坛恰在辰时中线。” 信伯端来刚蒸的黍糕,放在信坛石的供台上,“辰时食黍糕,得诚信之气,” 他拱手行礼,“孔孟传下的规矩,错不得伦位。”
林羽拿起一块黍糕,坚实的口感带着信坛的诚,突然懂了 “饮食应德” 的真意 —— 原来最寻常的食物里,也藏着德性的密码,就像这黍糕的实在、信草的坚韧、信鸽的守时,看似平常,实则都在呼应着信坛的诚信本质。远处传来学子的诵读声,与坛边的鸡鸣形成和谐的晨曲,林羽望着这一切,突然觉得所谓 “五常”,不过是先贤给人心定的规矩,践行则安,违逆则乱。
巳时?仁坛西斜,博爱之心广
日头偏向东南时,仁坛石的 “仁者爱人” 四字在树荫里若隐若现。石缝间的仁草铺成绿毯,与周边的藤蔓缠绕成 “爱” 字,露水从草叶滴落,在地面砸出的坑痕连成 “仁” 字纹路 ——“这是‘仁气熏蒸’,” 孔先生用玉麈尾指着蒸腾的地气,“此刻仁坛的德气与万物生机感应,草木的覆盖度恰是子时的三倍。” 仲义用尺子测量,仁草的蔓延范围比子时扩展了二十寸,“《礼记》里说‘仁时气盛,博爱无疆’,” 他记录着数据,“就像春风化雨,仁坛气也在滋养万物。”
村民们在坛边耕作,仁坛的仁草旁的田地很快泛出绿意,与义坛的义草形成鲜明对比。“仁时播种,得和气足,” 耕作的农夫笑着说,“义时除草,得刚气盛,伦位错了,庄稼就易荒。” 林羽望着那些茁壮的幼苗,突然觉得所谓 “人道”,不过是让众生各随其德性 —— 幼苗借仁坛的和气茁壮成长,除草借义坛的刚气保持规整,差异的特质在各自的德坛里得到彰显,却又在整个五常坛的气场里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伦理的循环。
午时?中庸枢纽当顶,德性圆融
日头正中时,中庸枢纽石的 “允执厥中” 四字被阳光镀成赤金。石缝间的中庸草结着五色果实,叶片在强光下微微卷曲,与四周五常坛石形成等边五边形 —— 这是《礼记》记载的 “中和之道”,每日此时,中庸石恰在天顶,五常坛的影子在坛心交叠成完整的伦理图,显 “德气贯地” 之象。
孔先生将五常坛石上的水同时倒入枢纽石的凹处,五色水在凹里旋转,很快交融成清澈的透明,“这便是‘中庸之道’,” 他指着旋转的水,“五常非孤立,乃德性相属,中庸中则显全体。” 礼婶端来五样膳食,仁坛放羹汤,义坛放干肉,礼坛放糕点,智坛放鲜果,信坛放谷物,众人取食时,自然地按德性次第选择,没人刻意安排,却吃得各安其分。
林羽舀起一勺羹汤,温润的滋味带着仁坛的慈;再拿起一块干肉,坚实的口感含着义坛的刚,突然懂了 “五常德相济” 的真意 —— 不是消灭德性差异,而是在差异中找到中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