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岫畔生荣(3 / 7)

加入书签

>

邱工从包里掏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检测报告,纸张边缘还带着山间的潮气。他展开报告,指着上面的曲线图说:“最新数据显示,云窟石质酥化速率较之前减缓了 50%,已经达到文物保护标准了!” 他眼里闪着光,语气里满是激动,“再种半年,我们就能在窟前种观赏型灵草,到时候游客来参观,不仅能看到石窟,还能感受到云窟蕴灵的意境。” 林羽喝了一口蕴灵茶,茶水入口温润,带着草木的清香,顺着喉咙滑下,暖意遍布全身,他看着锅里翻滚的山鸡,听着众人的笑声,忽然觉得这份在山间的修复工作,不仅是在保护文物,更是在守护一份人与自然共生的温暖。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将《太初规则》与《道德经》并置在案头。油灯的火苗轻轻跳动,照亮了书页上的字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旁边,他写下了 “云窟之生,始于灵脉,成于阴阳,盛于天地”;“无为而治” 的下方,对应着 “不强行干预,只顺石之势,借草木之力”;“阴阳平衡” 则与 “湿石柔草,相生相克,共护石窟” 相互呼应。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下云窟的轮廓,再用绿色的笔勾勒出灵草的根系,根系顺着石壁的纹路蔓延,最终连成一个完整的八卦图案。

窗外的风雪还在下,雪花顺着窟壁的石缝飘落,在石屋前汇成小小的雪堆,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来,给雪堆镀上一层银辉。玄蕴道长在院中的银杏树下打坐,手中捏着诀,口中默念《清静经》:“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声音轻柔却有力,与风雪声交织在一起。林羽放下笔,走到窗边,看着道长的身影,突然悟了 —— 所谓 “蕴灵”,从来不是用化学药剂强行干燥的固化,也不是用钢筋水泥生硬的支撑,而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云窟的灵脉走向,借草木的天然特性,让被湿滞损伤的石窟,在自然的滋养下自行愈合。

深夜的云窟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像是有东西在啄击石壁。林羽急忙拿起手电,披上外套出去查看。光柱穿透夜色,照在窟壁上,突然惊起一只雪雀。雪雀的羽毛呈灰白色,与雪花的颜色相近,翅膀扫过窟壁的石面,发出 “嗒嗒” 的清脆回响,嘴里还叼着几颗草籽,草籽身上沾着灵脉草的透明黏液。

“莫惊它。” 玄蕴道长不知何时站在了林羽身后,声音轻得像一片雪花,“此鸟为‘云窟之灵’,常年在石窟附近筑巢,今携灵草籽而来,是灵脉复苏的征兆。” 林羽顺着道长的目光看去,只见雪雀落在 “镇窟石” 上,将草籽轻轻放在石缝里,然后用喙啄了啄灵草的叶片,才振翅飞向夜色深处。他蹲在窟门的石缝旁,仔细观察被雪雀踩踏过的灵脉草,竟发现这些灵草的根系比周围的更发达,茎秆也更粗壮 —— 原来自然的轻微扰动,并非都是破坏,反而可能是 “道法自然” 的一部分,让草木在磨砺中长得更坚韧。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石屋前就传来了村民们的谈笑声。林羽推开门,只见十几个村民背着竹筐,手里捧着各式各样的花盆走来。刘婶走在最前面,手里捧着一个用旧石盆改造的花盆,盆身刻着清晰的五行符号:金、木、水、火、土,每个符号旁边还画着对应的灵草图案。“道长说这样的花盆能让灵草五行调和,” 刘婶笑着把花盆递给林羽,花盆表面还带着手工打磨的粗糙质感,“我们昨晚连夜赶制的,里面装的基质都是按道长说的配的:金位放了金属碎屑,能化顽石;木位是干木屑,能散湿;水位垫了海绵,保润不滞;火位铺了陶粒,能导燥气;土位是腐殖土,能肥土壤。种在上面的草,化湿比别处快多了!”

林羽与众人一起,将五行云窟盆沿着窟壁整齐排列。金位种上杜仲,叶片呈椭圆形,翠绿鲜亮,能化石毒;木位种雾水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