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岫畔生荣(2 / 7)

加入书签

加固剂,虽然能暂时提升硬度,但时间一长会损伤石质,现在借草木之力,既保住了古貌,又让刻字更稳固,数据比预期还好!” 林羽看着硬度仪上的数字,又望向壁缝里刚种下的灵草幼苗,心头涌起一阵莫名的感动 —— 原来保护文物,不一定非要用冰冷的仪器,顺应自然的力量,反而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没过多久,高山生态与文物保护研究所的师生们背着沉甸甸的采样箱来了。箱子上贴着 “云窟灵草研究” 的标签,拉链处还挂着小小的五行吊坠。教授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指挥学生们在洞窟里搭建临时实验台:“我们要在这儿建立‘高山岩生药草园’,采集灵草样本研究其化湿固石机制,说不定能为其他石窟修复提供新思路。”

学生们围在灵草丛旁,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取下少量根系和叶片,放进密封的标本袋。其中一个戴着手套的女生,将灵脉草的根系放在显微镜下,很快发出一声惊叹:“教授您看!灵脉草的根系能分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像胶水一样,把酥化石粉黏结成了稳定的结构!” 教授凑过去细看,镜头下,透明的多糖物质包裹着石粉颗粒,形成了细密的网状结构。另一边,研究雪灵芝的学生也有了发现:“雪灵芝的叶片表面有很多微小的气孔,能吸收空气中的多余水分,叶片背面还有绒毛,能减少潮气附着!”

“这些数据太有价值了,要发表在《中国道教高山生态研究》上,” 教授调试着检测仪,屏幕上显示出灵草生长的实时数据,“标题就叫‘道家云窟蕴灵思想与灵草化湿固石技术的融合实践’,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 林羽站在一旁,看着学生们给每株灵草标注五行属性 —— 灵脉草属土(通脉)、雪灵芝属水(润而不滞)、雾水葛属木(散湿),标签纸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突然觉得自己手中的铲子不再只是种植工具,更像是一支笔,在云窟的经文上,书写着 “阴阳调和” 的蕴灵篇章。

傍晚时分,山间的风雪毫无征兆地骤至。狂风卷着雪花,狠狠砸在洞窟的石壁上,发出 “呜呜” 的声响。林羽与众人急忙拿起塑料布,想要加固窟壁上的灵草,生怕幼苗被风雪冻伤。可玄蕴道长却独自立于窟前,任由风雪打湿他的道袍,道袍的青色被雪水浸得更深,衣摆随风飘动,却丝毫没有躲避的意思。他手中的八卦镜泛着铜色的光泽,镜面在风雪中清晰地映出云窟的全貌,连壁缝里的灵草都看得一清二楚。

“《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此雪为‘灵脉之雪’,可助灵草扎根,无需躲避。” 玄蕴道长的声音透过风雪传来,带着一种沉稳的力量。林羽半信半疑地放下塑料布,果然见风雪顺着窟壁的石缝飘落,落在灵草根部,渐渐凝成薄薄的冰晶,冰晶折射着微弱的光,像是给灵草裹上了一层水晶外衣。老秦抹了把脸上的雪,忍不住笑出声:“以前下雪,我们都怕石质冻融开裂,整夜睡不着觉,现在有了灵草,反倒盼着雪来,这就是‘变害为利’啊!” 风雪中,窟门的 “镇窟石” 被雪花覆盖得愈发清晰,石面上的纹路与灵草的叶片交织在一起,灵草在风雪中轻轻舒展叶片,仿佛整个云窟都在风雪的滋养下,慢慢恢复了灵脉的活力。

晚饭是在石屋的土灶旁吃的,土灶用山间的青石砌成,灶膛里的松枝烧得正旺,火苗 “噼啪” 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融融的。铁锅里炖着山鸡,汤汁翻滚着,飘出浓郁的香气,其中还夹杂着灵脉草的清冽,闻着就让人食欲大开。玄蕴道长从竹柜里取出一个古朴的茶盒,打开后,墨绿色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松木香:“这是‘蕴灵茶’,茶叶采自窟旁的野生高山茶,用松枝火烘干而成,吸了云窟的灵脉之气。” 他用紫砂壶冲泡茶叶,热水注入的瞬间,茶香更浓了,“此茶性温而味醇,恰如云窟的灵草,虽生在湿石之中,却有化湿之性。”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