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涝区洼畔(4 / 4)

加入书签

岸。” 陆博士用测深仪检测,数据显示有灵草的区域比混凝土驳岸泥沙淤积量减少 70%:“这叫‘生物护岸’,” 她对比数据,“比硬化驳岸更生态,还能给鱼类提供栖息地。”

傍晚的夕阳给滞洪湖镀上金边时,海绵生态馆的开馆仪式开始了。穿校服的孩子们捧着灵草苗,沿着雨水花园的边缘排成队,将幼苗栽进馆前的雨水桶种植盆。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海绵城市建设者” 证书,证书卷轴用的是再生纸,封面印着灵草与雨水花园的剪影:“要把灵草滞水过程做成互动展项,” 馆长展开卷轴,“让参观者亲手操作喷淋系统,感受灵草的防洪效果。” 周边社区的代表们带来了 “内涝治理经验”,从雨水花园建设到灵草种植,厚厚的手册像本会生长的海绵城市指南。

晚饭的长桌宴摆在滞洪湖的岸边。桌布是用废旧广告布拼的,餐盘里盛着用湖水浇灌的蔬菜:灵草炒鸡蛋、薄荷拌豆腐、紫苏炖鱼。陆工端着酒杯站起来,对着滞洪湖的方向敬了杯:“第一杯敬辛苦的市政工人,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让城市不再看海的努力。” 酒液洒在灵草生长的土壤里,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路面与草木在共同庆祝这场胜利。

夜里的协调会确定了内涝区的长期管护方案。“要搞‘海绵共治联盟’,” 陆工展示着责任分区图,“市政部门管管网和滞洪湖,社区管雨水花园,商户管门前种植带,” 他指着图上的绿色节点,“就像给城市的海绵系统装维护网。” 陆博士补充道:“得每月搞次‘海绵体检日’,” 她晃了晃手里的检测仪,“组织居民一起监测雨水渗透量,让每个人都成为海绵城市的守护者。”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内涝区的绿色网络,突然觉得这哪里是积水洼地,分明是城市的绿色海绵,在砖石与根系间完成着生生不息的雨洪调节。

离别的时刻,林羽收到很多特别的礼物。老张送的旧疏通杆花盆,杆头种着灵草,杆身上刻着 “水畅草茂”;陆博士给的雨水渗透曲线图,首页贴着片灵草叶标本;孩子们画的内涝区灵草图,背景是灵草环绕的雨水花园,天空中飘着彩色的雨滴。陆工把块嵌着灵草的透水砖送给林羽,砖面上还留着雨水冲刷的痕迹:“这叫‘砖与草的约定’,” 他眼里闪着光,“证明再硬的城市,也能被自然软化。” 林羽摸着透水砖的粗糙表面,突然明白最好的离别,是留下能顺着雨水与时光共同流淌的绿意。

月光洒满雨水花园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出小区。种植带里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波浪,雨水桶里的幼苗如跳动的音符,滞洪湖的岸边,新栽的芦苇正顺着湖面轻轻摇晃。老张和陆工站在小区门口挥手,身影被月光拉得很长,像两尊守护城市的雕像。

社区巴士驶离站台时,林羽从包里拿出那块透水砖。砖缝的潮湿处,一株灵草幼苗正安静地立着,根须已经钻进砖面的孔洞。车窗外,内涝区的灯火在暮色里闪烁,灵草与透水砖的影子交织成奇异的图案,向城市的远方延伸。他知道下一站的地图已在心里展开 —— 陆博士提到的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正在等待,那里的环境更开阔,挑战更复杂,但只要带着这份让城市与自然共生的信念,就没有什么地方不能长出春天。

夜色漫上巴士车窗时,林羽给透水砖里的灵草浇了点水。水珠顺着砖面的孔洞流淌,在砖中央汇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远处的路灯,像把整个小区的星光都装进了这方石质天地。他望着窗外掠过的海绵城市宣传牌,突然觉得所谓 “海绵”,从来不是简单的蓄排水,而是那些能让生命在雨水里保持韧性的勇气,就像这株灵草,哪怕只有砖缝的空隙,也能长得执着而热烈。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