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旧区巷口(3 / 4)

加入书签

的土壤里,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砖瓦与草木在共同庆祝这场重生。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很多理念可以互补,比如 “日照间距” 与 “灵草采光需求”,“通风廊道” 与 “植物导风线”,只是服务对象不同。窗外传来麻将牌的碰撞声,张大爷的收音机里播放着评剧,灵草的清香混在油烟味里,形成奇特的催眠曲。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旧物改造花盆,用破损的搪瓷缸、自行车零件做容器,能嵌在楼道的各种缝隙,既不占地方又有生活味,就像给老小区撒把绿色回忆。”

深夜的楼道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偷食的流浪猫,嘴里叼着颗沾着灵草叶的鱼丸。他想起谢博士说的 “社区微型生态链”,突然明白老旧小区不仅是人类的居所,也是小动物的庇护所。蹲在煤炉花盆旁,发现被猫爪翻动的土壤里,灵草的根系反而更发达 —— 原来适度的生活气息,能让草木长得更茁壮。

第二天清晨,废品回收站送来了旧物改造花盆。搪瓷缸的缺口被打磨光滑,自行车钢圈做成了圆形花架,“按您说的安全标准做的,” 老板用砂纸打磨锋利的边缘,“不划手、不生锈,摆在楼道里跟老物件融成一体。” 林羽和老街坊们将花盆嵌在楼梯转角的平台、阳台的护栏间隙,甚至给废弃的信箱都种上了微型灵草,“这叫‘生活式绿化’,” 他调整花盆角度时说,“让灵草长在日常里,就像日子里的小惊喜。”

谢博士的团队开始安装简易监测装置。传感器伪装成温度计、小摆件的样子,藏在灵草丛中,“能监测温湿度和 pm2.5,” 她调试着数据采集器,“超标时给居委会发提醒,就像给社区装健康手环。” 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灵草生活手册”,彩页上印着各种旧物改造方法和灵草妙用,“老街坊们看得懂,” 戴眼镜的女生展示手册,“比如灵草叶泡水能去水垢,比柠檬酸还管用。”

中午的 “社区市集” 设在空地上。林羽和老街坊们摆了个 “灵草生活站”,展示用灵草做的驱蚊包、清洁剂,旁边播放着灵草生长的延时摄影。穿碎花裙的陈姨用灵草叶演示如何给腌菜缸除臭,引得居民们纷纷效仿。王哥趁机展示他收藏的老物件,搪瓷缸上的 “劳动最光荣” 字样旁,种着生机勃勃的灵草:“这叫‘新旧结合’,” 他擦着缸沿的绿苔,“老东西有了新用处,比扔了强。”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楼体外墙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网格牵引法”,在斑驳的墙面上固定尼龙网,让灵草藤蔓顺着墙缝生长,“《营造法式》说‘墙植草木,需顺其纹理’,” 他往根部埋入腐熟的厨余堆肥,“既能保护墙体不被雨水冲刷,又能形成立体景观,就像给老楼披件绿蓑衣。” 谢博士用热像仪扫描墙面,屏幕上的温度图显示有灵草覆盖的区域低 5c:“这叫‘生态降温’,” 她对比数据,“能减少墙皮开裂,比刷外墙漆省钱。”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旧区灵草有种生活的质感:灵草缠绕的晾衣绳与褪色的衬衫构成时光画卷,搪瓷缸花盆里的幼苗与楼道的斑驳墙面形成对比,老街坊们在灵草丛中下棋的画面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做成社区日历,” 带定焦镜头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绿在巷弄’,让更多人知道平凡生活里的美好。”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褪色的岁月注入自然的生机。

傍晚的雷阵雨突袭小区。林羽和老街坊们忙着加固外墙的藤蔓固定绳,谢博士则检查监测装置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如鼓点,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鲜亮。“你看这排水系统多管用,” 陈姨抹着脸上的雨水笑,“当年为了防积水,排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