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村巷檐畔(3 / 5)
孔,“按您说的省空间标准做的,” 老板踩着支架测试承重,“展开能种 30 株,收起来只占 20 厘米宽,比衣柜还省地。” 林羽和租户们将种植架贴墙安装在楼道、阳台,甚至给公共厕所的外墙都装了两排,“这叫‘立体扩容’,” 他调整角度时说,“让每个平方厘米都能长草,就像给握手楼开绿窗户。”
岳博士的团队开始安装微型光传感器。传感器伪装成灯泡、插座的样子,藏在灵草丛中,“能监测实时光照强度,” 她调试着数据传输,“低于 500lux 时自动推送补光提醒,就像给植物装视力表。” 志愿者们则在制作 “空间利用手册”,彩页上印着各种旧物改造方法,“租户们看得懂,” 戴眼镜的男生展示手册,“比如用行李箱做花盆,既当储物箱又能种花,比扔了强。”
中午的 “巷子市集” 设在唯一的空地上。林羽和租户们摆了个 “灵草空间站”,展示各种立体种植装置,玻璃柜里的暗区灵草在生物光源下泛着蓝光,旁边摆着《太初规则》与《拥挤空间绿化指南》的对照本。做木工的老张指着《农桑辑要》里的 “园圃逼仄,可架木为台,分层植之”,激动得刨子都掉了:“古人早就懂高密度种植!” 李姐趁机展示她的 “油烟净化实验”,两杯同样浑浊的油污水,泡灵草叶的那杯两小时就变清,“这比抽油烟机管用,” 她举着杯子吆喝,“以后炒完菜,泡把灵草叶就去味!”
下午的垂直绿化在楼体外墙展开。林羽教大家用 “绳网牵引法”,在墙面固定尼龙绳网,让灵草藤蔓顺着网格攀爬,“《群芳谱》说‘藤蔓植物,借物而上,可省地十之七’,” 他往根部埋入缓释肥,“既能遮挡西晒,又能给墙面降温,就像给楼房披绿披风。” 岳博士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有灵草覆盖的墙面比裸露处低 6c:“这叫‘生态降温’,” 她对比数据,“能让室内空调耗电降 15%,比装遮阳板省钱。”
摄影爱好者们扛着相机来了。他们镜头下的城中村灵草有种拥挤的美:灵草缠绕的电线与晾晒的内衣形成生活画卷,牛仔袋里的幼苗从防盗窗探出头,打工妹们在灵草丛中打包快递的画面更是动人。“这些照片要参加城市摄影展,” 带广角镜的摄影师说,“标题就叫‘缝隙里的春天’,让更多人知道高密度社区也能有绿意。” 林羽看着取景器里的画面,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奔波的生活注入自然的温柔。
傍晚的暴雨让巷子的排水系统不堪重负。林羽和租户们忙着加固悬篮种植袋,岳博士则检查传感器的防水性能,雨水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如战鼓,灵草的叶片在雨水中反倒更显翠绿。“你看这天台集雨多管用,” 老杨抹着脸上的雨水笑,“以前暴雨准积水,现在灵草的根像海绵,比疏通管道管用。” 雨幕中,悬篮里的灵草垂下来,与晾衣绳上的水珠交织,像绿色的帘幕。
收摊后的聚餐在李姐的摊位举行,塑料布铺在油乎乎的水泥台上,摆着各家的招牌菜:老杨的炒田螺、小张的酸辣粉、王妈的灵草蛋花汤。黄主任端着塑料杯站起来,对着握手楼的方向敬了杯:“第一杯敬辛苦的租户,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在缝隙里求生机的努力。” 饮料洒在灵草生长的土壤里,很快被根须吸收,仿佛钢筋与草木在共同庆祝这场共生。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关于人均绿地的条文与《太初规则》做比对。发现古人的 “宅有园,园有蔬” 理念,恰是高密度绿化的智慧源头。窗外的麻将声、哭喊声、炒菜声渐渐平息,灵草的清香混在潮湿的空气里,形成奇特的安神香。他给小陈发去消息:“需要批便携式种植箱,用轻质材料做成立体多层,能放在电动车踏板上,租户骑车也能带着灵草,就像给奔波的生活装绿色口袋。”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