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村巷檐畔(4 / 5)
深夜的制衣厂突然传来响动。林羽举着手电出去,光柱里惊起只野猫,嘴里叼着只啃过灵草叶的蟑螂。他想起岳博士说的 “高密度社区微生态”,突然明白城中村不仅是人类的居所,也是各种生物的生存竞技场。蹲在墙角的种植袋旁,发现被猫爪翻动的土壤里,灵草的根系反而更发达 —— 原来生命的拥挤与碰撞,能催生出更顽强的生长力。
第三天清晨,塑料厂送来了便携式种植箱。三层折叠设计带提手,每层都有透气孔,“按您说的轻便标准做的,” 老板拎着箱子演示,“装满土才两公斤,放电动车上不占地方。” 林羽和租户们给每个摊位、每辆电动车都配了种植箱,炒粉的阿叔把箱子挂在遮阳伞杆上,快递小哥的车把上也绑了两盆,“这叫‘移动绿化’,” 他帮着固定箱子时说,“人走到哪,绿就带到哪,就像给忙碌的日子撒绿种子。”
岳博士的团队开始布设智能灌溉系统。滴灌管伪装成电线的样子,藏在绳网缝隙里,“能根据光照和湿度自动浇水,” 她调试着手机控制端,“租户们打工忙,我们远程帮忙照顾,就像给灵草请保姆。” 设计师们则在制作 “灵草时装秀”,用种满灵草的牛仔袋、布料网做成衣服,模特走在巷子里,灵草叶随步伐摆动,像移动的小花园。
中午的生态馆开馆仪式格外热闹。穿工装的工人们、戴头巾的小贩们、背着书包的孩子们排着队,把灵草苗栽进馆内的各种创意容器:缝纫机抽屉做的花盆、行李箱改的种植箱、旧电视壳种的垂吊草。馆长给林羽颁发了 “空间魔术师” 证书,证书用再生布料做封面,上面绣着灵草图案:“要把灵草种植做成流动课堂,” 馆长指着墙上的地图,“每个巷子都设个示范点,让租户们互相学习。” 周边城中村的代表们带来了 “拥挤空间绿化法”,从窗台到屋顶,从自行车到电线杆,厚厚的笔记像本会生长的生存手册。
午饭的长桌宴摆在天台。桌布是用旧横幅拼的,餐盘里盛着灵草炒米粉、薄荷凉粉、紫苏煎蛋。黄主任端着碗米酒站起来,对着密密麻麻的握手楼敬了杯:“第一杯敬努力生活的人们,第二杯敬灵草,第三杯敬所有在有限里创造无限的勇气。” 酒液洒在天台的种植槽里,很快被灵草的根须吸收,仿佛混凝土与草木在共同举杯。
下午的协调会确定了城中村的长期维护方案。“要搞‘巷长负责制’,” 黄主任展示着责任分工图,“每个巷子选个租户当巷长,负责灵草日常维护,每月评‘绿巷子’,” 他指着图上的绿色标记,“就像当年的街道联防,大家齐抓共管。” 岳博士补充道:“得每季度搞次‘空间节’,” 她晃了晃手里的卷尺,“教大家测量、规划、利用每寸空间,让绿色成为生活习惯。” 林羽看着图上覆盖城中村的绿色网络,突然觉得这哪里是拥挤的握手楼,分明是城市的立体绿肺,在钢筋与草木间完成着生生不息的循环。
离别的时刻,林羽收到很多特别的礼物。老杨送的废品改造花盆,用旧电扇罩做的,里面种着灵草,底座刻着 “夹缝求生”;岳博士给的光照利用曲线图,首页贴着片灵草叶标本;孩子们画的城中村灵草图,背景是灵草缠绕的握手楼,电线变成了绿色的藤蔓。黄主任把块嵌着灵草的混凝土块送给林羽,石块上还留着钢筋的印记:“这叫‘密与绿的共生’,” 他眼里闪着光,“证明再拥挤的空间,也能长出向上的力量。” 林羽摸着混凝土的冰凉表面,突然明白最好的离别,是留下能顺着生活的缝隙继续蔓延的绿意。
夕阳西下时,林羽背着帆布包走出城中村。巷子里的灵草在晚风中连成绿色的瀑布,天台的种植槽里,灵草如起伏的波浪,窗台的悬篮中,新栽的灵草正迎着晚霞生长。老杨和黄主任站在巷口挥手,身影被夕阳拉得很长,像两株守护生计的老树。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