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村巷檐畔(2 / 5)
聚光灯。”
周边工厂的工人们骑着电动车来了。电子厂的女工小张捧着个饭盒,盒盖上的卡通贴纸已磨得模糊,“我们宿舍在七楼背阴面,” 她指着巷子尽头的灰色楼栋,“《租户手册》里记着‘2020 年,因采光不足投诉达 127 起’。” 林羽接过小张递来的灵草苗,发现根部裹着的锯末里混着碎镜片 —— 是女工们用废弃的手机屏幕做的,“姐妹们说这草能在暗处长,” 她用袖口擦着额头的汗,“林先生要是不嫌弃,我们轮班来浇水。” 很快,服装厂的裁缝、餐馆的厨师都来了,有人带来旧布料做种植袋,有人要在工棚窗台种灵草,李姐的油条摊前排起了领苗的长队。
中午的日头晒得巷子发烫时,岳博士的检测仪传来好消息。暗区的灵草在反光板与菌剂的作用下,叶绿素含量提升 23%,发黄的叶片间冒出嫩绿色新芽,“你看,” 她展示荧光显微镜下的细胞,“这些灵草的叶绿体变成了椭圆形,能更高效捕捉散射光,就像给叶片装聚光镜。” 黄主任扛着卷旧渔网走来,网眼间还挂着干枯的水葫芦,“街道要把废弃的制衣厂改造成‘城中村生态馆’,” 他抖落网里的线头,“馆长想请你在馆内种灵草,既当展示又能教大家利用空间,就像给密集社区编本绿生活指南。”
午休的空闲,林羽跟着老杨沿巷子巡查。三楼王妈的防盗窗上,灵草的藤蔓已经绕住了空调外机,六楼打工妹的集体宿舍窗台,摆着十几个用饮料瓶做的花盆。“天台的蓄水池还能用,” 老杨推开锈迹斑斑的铁门,“以前是消防用的,现在接雨水浇灵草,比自来水凉快。” 走过堆满废料的仓库,墙角的裂缝里长出丛井栏边草,叶片在昏暗的光线下仍保持翠绿,“这草能治蚊虫叮咬,” 老杨摘下片叶子揉碎,“夏天巷子蚊子多,擦点汁就不痒,比花露水管用。”
下午的种植转向屋顶天台。林羽教大家用 “浅槽集雨法”,在天台边缘砌 10 厘米高的水泥槽,底部铺防渗膜,填充轻质营养土与蛭石,“这些蛭石是建材店剩的,” 他往土中掺着保水剂,“能锁住雨水供灵草慢慢喝,就像给屋顶装储水罐。” 岳博士用坡度仪检测,数据显示 3 度的倾斜角刚好适合排水:“种植带沿天台等高线布置,” 她在图纸上画平行线,“既能收集雨水,又不影响屋顶承重,就像给楼房戴绿帽檐。”
服装厂里的设计师们拎着布料来了。他们要给灵草做 “垂直服装”,用废旧牛仔裤改造成种植袋,裤腿剪开做成垂吊袋,后腰的口袋刚好放肥料,“这些袋子要挂在阳台护栏,” 扎马尾的设计师比划着,“标题就叫‘会生长的衣服’,让更多人知道空间能这样利用。” 林羽看着她们给灵草 “穿” 上牛仔袋,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给拥挤的生活注入创意的缝隙。
傍晚的下班潮让巷子水泄不通。电动车的鸣笛声、小贩的吆喝声与灵草的清香混在一起,形成奇特的市井交响。林羽在生态馆整理记录,笔记本上画满空间利用方案:“窗台区:用悬挂袋种垂吊灵草;墙面区:用网格架种攀援品种;屋顶区:用浅槽种耐旱灵草。” 窗外传来夜市开张的油烟味,炒粉的香气与灵草的清凉气息碰撞,像场味觉的拉锯战。他摸出手机给小陈发去设计图:“需要批折叠式种植架,用铝合金管制作,能贴墙收纳,展开能种三层灵草,就像给小空间装绿色抽屉。”
深夜的巷子格外安静。林羽提着灯检查排水沟,灵草的根系在污水中结成细密的网,拦截着漂浮的菜叶。突然窜出只老鼠,叼着块沾着灵草叶的馒头跑过,带起的水花溅在悬篮上,竟让蔫了的幼苗挺直了腰 —— 原来适度的生物活动,能让草木更警觉地生长。
第二天清晨,五金厂送来了折叠种植架。银灰色的支架能 90 度折叠,展开后每层都有漏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