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山海相济(4 / 6)

加入书签

叶随水流轻轻打转。

趵突泉的三股水在晨光里腾起雪浪。林羽蹲在观澜亭前,指尖探进石栏边的浅滩,泉水凉得像青崖山的晨露,“这水含矿物质,” 李砚递来个玻璃管,里面沉着几粒白色结晶,“化验过,跟灵草原生地的泉眼成分接近。” 他指着泉边的垂柳:“张老说要在这试种灵草,让草木认认北方的根。”

张老是位制砚匠人,工作室藏在芙蓉街深处的老院里。推开斑驳的木门时,正撞见他用泉水磨墨,墨条在端砚上研磨的 “沙沙” 声,像灵草叶片摩擦的细响。“《考工记》说‘审曲面势’,” 老人抬眼时,瞳孔里映着砚池的水光,“做砚得顺石纹,种草得顺水性,都是一个理。” 他的工作台摆着方新砚,砚池边缘雕着灵草纹样,是按林羽寄来的标本刻的。

林羽取出灵草种子的动作如献宝,纸包里的种子混着青崖山的腐叶土:“想试试用趵突泉水培育,” 他指着院角的陶缸,里面盛着澄净的泉水,“张老觉得能成?” 老人把种子撒进陶盆的动作稳如落墨:“水是活的,土是实的,草是灵的,” 他用竹片抚平土面,“就像写毛笔字,笔、墨、纸、砚得合得来,才能出好字。”

午后的阳光穿过石榴树,在陶盆里投下晃动的光斑。林羽给种子浇水时,水流顺着指缝在青石板上漫开,像在写个 “道” 字。李砚捧着套泉城地图进来,图上用朱砂标着七处泉眼:“这几处水质最宜草木,” 他指着环城公园的玉带河,“打算在河边设灵草展,让游客看泉水养草的过程。”

去环城公园的路上,路过一家百年茶社。八仙桌上的盖碗正泡着平阴玫瑰,茶汤的甜香混着泉水的清冽。茶社老板听说灵草项目,非要留他们尝尝 “泉水茶”:“用趵突泉的水泡本地茶,” 壶嘴流出的茶汤在白瓷杯里转成漩涡,“就像你们把南方草种在北方泉边,得让它们好好‘认亲’。” 林羽看着杯底的茶渣,突然想起《茶经》“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原来古今爱茶人,都懂水是草木的魂。

环城公园的亲水平台已搭起临时展架。工人正用青石垒出微型泉眼,石缝里嵌着陶盆,准备种灵草。“得按‘左高右低’的地势,” 林羽调整陶盆角度的动作如调砚台,“让多余的水流进玉带河,就像青崖山的灵草长在泉眼下游。” 李砚用卷尺量间距的动作认真:“每盆间隔一尺二,既不挤着,又能形成气场。” 他突然笑了,“跟您学了这些日子,看啥都像灵草的生长规矩。”

傍晚回工作室时,张老的徒弟正在拓印灵草纹样。宣纸覆在砚台的雕纹上,墨锤轻敲的力度如按穴位,“要给灵草展做宣传册,” 小伙子揭开宣纸的动作如掀帘,纸上的灵草纹黑白分明,“张师傅说这叫‘以形载意’,让没见过灵草的人也能感受到它的气。” 林羽想起泽丰村的剪纸,兰婶剪的灵草贴在窗上,阳光透过来也是这般黑白分明,突然觉得传统手艺不管用什么材料,骨子里的 “写意” 是相通的。

晚饭在曲水亭街的农家菜馆,桌上的菜都带着泉水气:泉水炖豆腐、蒲菜炒肉、莲子羹。老板是位银发老太,端菜时总说 “水好才能菜好”,指着院里的水井:“这水跟趵突泉是一脉,” 她往林羽碗里添了勺羹,“你们种的灵草要是喝这水,保管长得比南方壮。” 林羽舀羹的动作顿了顿,羹里的莲子在瓷勺里轻轻转动,像青崖山的晨露在叶尖打转。

夜里整理灵草培育笔记时,林羽在青绿色笔记本上画下趵突泉的水脉图,旁边标注 “灵草喜活水,忌死水,如人心需流动”。窗外传来泉水穿过暗渠的 “叮咚” 声,他突然明白张老说的 “泉脉即文脉”—— 济南的泉水滋养了李清照的词、趵突泉的碑,现在又在滋养灵草,而这些草木终会以自己的方式,延续这片土地的气韵。

第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