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山海相济(5 / 6)

加入书签

天清晨,林羽被院里的汲水声吵醒。张老正用木桶从井里打水,木桶撞击井壁的 “邦邦” 声,像泽丰村的吊桶在泉眼边的回响。“井水比自来水养草,” 老人把水倒进陶缸的动作如倾墨,“就像磨墨得用井水,写出的字才有筋骨。” 他指着缸里游动的小鱼:“放了几条鲫鱼,能吃水里的杂菌,比过滤器管用。”

灵草展的布展现场来了位特殊的客人 —— 园林局的老工程师,退休后专研泉水生态。“这几处泉眼的水位每年降半寸,” 他指着展架边的水文监测仪,屏幕上的曲线缓缓下行,“灵草要是能在这种环境下扎根,就是给泉水生态做了活广告。” 林羽蹲下身查看刚冒芽的幼苗,根须在透明的陶盆里朝着泉水流动的方向生长,“《太初规则》说‘根随水走,如智随势行’,” 他拨开土面的碎石,“草木比人懂顺势而为。”

中午在芙蓉街的面店吃面,隔壁摊位的糖画师傅正画灵草。铜勺里的糖稀在青石板上游走,线条流畅如书法,“李砚说您要灵草图案,” 师傅递过冷却的糖画,“这草得带点泉水的弯度才好看。” 林羽接过糖画的动作如接砚台,糖衣在阳光下晶莹如琥珀,突然觉得不管是糖画、剪纸还是砚雕,传统手艺表达草木的方式虽不同,那份 “观物取象” 的智慧是一样的。

下午的灵草认养活动来了群特殊的孩子 —— 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来逛公园。林羽教他们用泉水兑营养液,“比例是一勺营养液三勺泉水,” 他握着小女孩的手倾倒瓶子,“就像你们冲奶粉,水多了淡,少了浓。” 穿虎头鞋的小男孩突然问:“灵草想妈妈吗?” 林羽指着泉眼:“它的妈妈是这片土地,你看根须都往土里钻呢。”

活动结束后,李砚拉着林羽去看他新做的砚台。砚池里嵌着块透明的水晶,能看见里面培育的灵草幼苗,“叫‘草砚’,” 他摩挲着砚边的刻纹,“墨汁顺着草叶的纹路流进砚池,就像知识顺着草木的根脉生长。” 林羽往砚台里滴了滴泉水,水晕在墨条周围散开如涟漪,“这是把‘知行合一’刻进石头里了。”

傍晚的大明湖畔,夕阳给历下亭镀上金边。林羽坐在湖边的石阶上,翻看王教授发来的灵草基因分析报告。屏幕上的图谱与济南泉水的矿物质成分形成奇妙的呼应,“基因片段有三处变异,” 教授的语音带着笑意,“是在适应新环境,这就是‘物竞天择’的活例子。” 远处的画舫传来古筝声,曲子是《流水》,琴弦的震颤里,仿佛能听见泉水与灵草的私语。

张老提着个食盒来寻他,里面是刚做好的泉水豆腐。“用灵草汁点的,” 老人用竹筷夹起块豆腐,嫩得像凝脂,“《齐民要术》里的古法,加点草木灰水,比石膏点的鲜。” 林羽咬下豆腐的瞬间,尝到了泉水的清、黄豆的香和灵草的微苦,像把济南的味道都含在了嘴里。

夜里收拾行李时,林羽把张老送的 “草砚” 放进特制的棉盒。砚台边摆着从趵突泉取的水样、灵草种子和糖画师傅的作品,像把济南的草木气都收进了行囊。李砚敲门进来,手里捧着本线装的《济南泉水志》:“张师傅说这书能帮您看懂下一站的水土,” 他指着扉页的题字,“‘泉脉通江海,草木有本心’,是他特意写的。”

第三天清晨,林羽在黑虎泉边的取水点告别济南。晨练的老人提着各色水桶排队接水,铜壶滴漏的 “嗒嗒” 声里,有人用泉水泡茶,有人直接掬饮。“灵草托付给张老和李砚了,” 林羽接过老人递来的泉水,喝下去凉得沁心,“就像把孩子交给懂它的人。” 他最后看了眼环城公园的方向,晨光里的灵草展架若隐若现,像浮在泉水上的绿岛。

高铁驶离济南时,林羽打开《济南泉水志》。书页里夹着片灵草的真叶,是清晨从展架上采的,叶片边缘的红纹比在厦门时深了些,像吸收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