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草木随行(4 / 5)
的呼吸。” 穿汉服的姑娘们拿着刚造的纸写诗,墨迹在纸上晕开的速度刚刚好,“就像你们的心事,” 林羽笑着说,“得慢慢说,才说得透。” 展位的角落,新培育的灵草品种开着白花,是特意为博览会培育的,像给传统工艺戴了朵新花。
交流会结束时,位老匠人握着林羽的手不放。他做了一辈子竹器,如今订单越来越少:“你这灵草工坊,让我看到老手艺还有活路,” 他递来把竹制镊子,镊尖的弧度刚好能夹起灵草种子,“给你用,比不锈钢的得劲。” 林羽用镊子夹起粒种子,突然明白所谓传承,不是把老手艺锁进博物馆,而是让它们像灵草一样,在新的土壤里找到生长的理由。
返程的地铁上,林羽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火锅店的招牌、奶茶店的海报、书店的橱窗,每个角落都藏着人的故事,就像每个草木,都藏着土地的记忆。他摸出背包里的《太初规则》,书页间的灵草叶标本在灯光下泛着微光,突然觉得自己就像这本书 —— 带着旧的字迹,却不断写下新的故事。
回到灵草工坊时,小陈正对着电脑直播。屏幕里,她拿着灵草茶给网友展示:“这茶得用 85 度的水,” 她测温的动作认真,“就像与人相处,太烫了会伤着,太凉了又不亲。” 林羽悄悄坐在镜头外,看着弹幕里的留言:“想种灵草”“求泽丰村攻略”“原来草木这么有讲究”,突然觉得这小小的屏幕,就像座看不见的桥,把青崖山的草木,送到了千万人的心里。
晚饭做了灵草炖排骨,汤里加了从西部山区寄来的黄芪。林羽给每个育苗盆换了新的标签,写上 “今日行程:等待”,像给草木留了段空白的日记。老中医来取药包时,带来瓶自酿的米酒:“给你暖暖身子,” 他看着墙上的地图,上面用图钉标着灵草去过的城市,“这地图快钉满了,下一步去哪?” 林羽给米酒坛盖上湿布:“哪需要就去哪,就像灵草的种子,风往哪吹,就往哪扎根。”
夜里给工坊的竹架刷防腐漆时,林羽想起老木匠的话:“竹器怕潮,却喜人气,越用越结实。” 毛刷在竹节处停顿的力度,与炒茶时压茶的动作如出一辙。月光透过天窗落在地图上,图钉的反光像撒了把星子,突然觉得这些奔波的日子,就像给城市的土壤播撒草木的种子,说不定哪天,就能长出片属于自己的青崖山。
第四天清晨,灵草工坊的门口挤满了人。是社区组织的 “草木研学” 活动,三十个孩子背着小竹篓,要跟着林羽去城市公园认植物。“这是车前草,” 他指着路边的野草,叶片的形状像缩小的荷叶,“《太初规则》说‘凡草皆可入药,贵在识其性’,就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好。” 穿红裙子的小女孩突然摘下片叶:“能做香囊吗?” 林羽笑着摇头:“它的使命是在路边扎根,就像你在学校读书,各有各的事要做。”
公园里的银杏树下,林羽教孩子们做树叶拓印。用灵草茎做画笔,蘸着清水在纸上拓出叶脉的纹路,“这是植物的指纹,” 他指着拓印上的纹路,“就像你们的掌纹,独一无二。” 孩子们的拓印作品摆了满地,歪歪扭扭却各有千秋,“这叫‘自然之美’,” 林羽把作品拼成幅大图,“不用比谁的好看,合在一起才最美,就像城市里的草木,有高有矮,才热闹。”
中午在公园的长椅上吃便当,林羽给孩子们分灵草饼干。饼干的形状是用竹模压的,有灵草叶、茶树芽、稻穗,“这是泽丰村的庄稼,” 他指着稻穗形状的饼干,“城里的米饭,就是从这来的。” 穿背带裤的小男孩突然说:“我爸爸在超市上班,卖的米没有这个好看。” 林羽摸了摸孩子的头:“米在袋子里不好看,煮成饭就香了,就像草木在土里不好看,长出来就美了。”
下午的线上交流连接着海外的华人学校。林羽举着手机在公园转圈,镜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