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除夕团圆(3 / 4)
伏的拜年声唤醒,推开客栈的窗,只见穿新衣的村民们已结伴走在巷弄里,青石板路上的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与 “新年好” 的问候声、孩童们的欢笑声交织成元日特有的暖意。
村头的老槐树下,红灯笼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光,昨夜守岁的旺火已化作暗红的余烬,几个老汉正用铁锨将灰烬均匀地撒在田埂上,“这火灰得‘撒成细线’,” 穿黑布袄的老者用脚把灰线踩实,“一分田垄撒一把,多则壅苗,少则无力,得让去年的暖意接着滋养今年的土地。”
林羽走在拜年的人群中,看每户人家的门槛前都放着糖果盘,芝麻酥、花生糖、蜜饯果摆得像座小山,“来客要‘先尝三颗’,” 递糖的妇人笑容比蜜糖还甜,“一颗讨甜,二颗讨喜,三颗讨团圆,少一颗则意不足,多一颗则贪多,得让福气像糖粒,慢慢化在心里。” 孩子们拜年时作揖的角度整齐如尺,弯腰的弧度正好九十度,“腰弯得够,福气才能接得住,” 跟在后面的母亲们轻声叮嘱,声音里裹着笑意。
村中的祠堂已摆好了祈福的香案,供品换了新的吃食,红枣、桂圆、莲子摆成 “品” 字形,“这供品得‘三盘六碗’,” 管事的老汉用布擦拭供桌的动作轻柔,“盘装干货求长久,碗盛鲜果求新鲜,少一样则心不诚,多一样则杂乱,得让神明也尝尝新年的滋味。” 前来祈福的村民按长幼排队,每人插香的位置都在香炉的外圈,“内圈留给祖宗,外圈分给子孙,” 老汉指引着方位,“不争不抢,各有各的香位,福气才能匀匀地降下来。”
林羽摸出罗盘放在香案一角,铜针在 “离” 位微微颤动,指针映着香火的红光,泛出温暖的光晕。背包里的灵草种子被香火气息惊动,发出细碎的响动,与敲钟的 “嗡嗡” 声形成奇妙的共鸣。他想起爷爷手札里的话:“心诚则灵,香有长短,敬无厚薄,神明辨的是心,不是香。”
午后的阳光渐渐暖起来,林羽在戏台前停下脚步。村民们正搭台准备唱大戏,搭架的木杆间距匀如丈量,每根绳索的拉力都用秤砣试过,“这戏台得‘四平八稳’,” 掌班的师傅用水平仪校准台面,“高不过丈二,宽不过三丈,深不过两丈,多一寸则晃,少一寸则促,得让戏文像流水,顺顺当当淌进人心里。”
后台的戏服挂得像片彩云,生旦净末丑的行头分类整齐,“这戏得‘先抑后扬’,” 化妆的旦角描眉的弧度圆润,“头场演苦情戏攒人气,中场演热闹戏聚福气,末场演团圆戏送喜气,少一场则不完整,多一场则冗长,得让情绪跟着剧情走,起承转合才够味。” 围观的村民搬来条凳占位,每条凳的间距都留着过人的空隙,“看戏得‘各占一方’,” 搬凳的后生笑着说,“老的坐前排,少的站后排,不挤不抢,戏才看得舒心。”
村西的茶馆里坐满了客人,穿长衫的掌柜正往紫砂壶里添新茶,茶叶在沸水里舒展的姿态如雀跃的精灵,“这茶得‘三泡三饮’,” 他倒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第一泡洗茶,第二泡茶香初绽,第三泡茶味最浓,“少一泡则青涩,多一泡则寡淡,得让茶味像新年的日子,慢慢品才出滋味。” 茶桌上的点心盘转得像个小陀螺,你夹一块我取一块,转得匀匀的,“好东西得大家分着吃,” 邻座的老汉把最后一块桂花糕推给林羽,“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年味儿就是要混着吃才香。”
林羽接过桂花糕,甜香里裹着淡淡的茶香,像把元日的暖意揉进了舌尖。他注意到茶馆的窗户都敞开着,阳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菱形的光斑,每个光斑里都落着一两片雪花,融成小小的水痕,“雪水混着茶香,才是真正的年茶,” 掌柜的话语里带着自豪,仿佛这风雪也是特意赶来凑趣的。
傍晚的霞光给西边的山头镀上金红,林羽坐在村口的老碾盘上,看孩童们玩 “打陀螺” 的游戏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