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除夕团圆(2 / 4)
坐在村口的老碾盘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青烟,饭菜的香气在村子上空汇成温暖的云。穿新衣的孩子们提着灯笼串门,灯笼的光晕在雪地上晃出流动的光带,“拜年要‘先迈右脚’,” 母亲们教孩子进门的规矩,“见长辈要弯腰作揖,糖果不能抓满手,少一礼则失教,多一事则讨嫌,得让娃透着家教。”
祠堂的长案前,村民们按辈分入座,老少有序的排列像棵倒长的树。“长辈要坐‘上首正中’,” 族长安排座位的声音洪亮,“晚辈依次分列两侧,男女席位各占半边,错一位则乱序,换一席则失尊,得让辈分像台阶,一级级透着敬意。” 开席前的祭祖仪式庄严肃穆,香烛的火苗齐如刀裁,鞠躬的弧度一致如尺量,“磕头要‘额头触地’,” 司仪喊礼的节奏匀如钟摆,“三拜三叩不多不少,少一拜则心不诚,多一叩则逾矩,得让祖宗看着咱团圆,安安心心过大年。”
村东的空地上,几个后生正忙着搭旺火,劈好的木柴码成了塔形,每层的根数都是九根,“这火得‘烧到天明’,” 他们往柴堆里添松枝的动作均匀,“火苗要蹿过头顶三尺高,少一根柴则火势弱,多一把火则失控,得让火光映着笑脸,暖暖和和守岁。”
林羽帮着递柴时,发现木柴的长短相差不过寸许。后生们轮流守火的时间均等,每人两炷香的功夫,“添柴要‘轻放慢推’,” 年纪大的后生示范着动作,“太猛则火星溅,太轻则燃不旺,得让火焰像呼吸,匀匀实实烧整夜。” 远处的烟花突然炸开,在夜空绽放出五彩的花,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奔跑的身影在雪地上踩出杂乱却热闹的脚印。
夜深时,他在客栈的窗边坐下。窗外的旺火噼啪作响,火光映红了半边天,与远处传来的守岁声、笑声、祝福声交织成浓稠的年意。背包里的灵草种子与今天收集的酒渍、面点碎屑、红绒线头混在一起,气息各异却又和谐相融,像这村里的年景,各有各的精彩,却共同遵循着 “团圆守岁” 的千年古俗。
林羽翻开《太初规则》,月光透过窗棂落在书页上,其中一页画着幅除夕团圆图,贴春联、备年饭、敬祖宗、守旺火的场景围成了圆圈,圆心处是盏不灭的灯笼,像颗跳动的民心。他突然懂得,所谓规则的公平,不在冰冷的条文中,而在代代相传的人情里 —— 是贴联的分寸、做菜的分量、敬酒的礼数、守岁的时长,是每种仪式在传承中守住的那点 “人心”。
后半夜的钟声敲响时,全村的鞭炮同时炸响,硝烟混着雪气漫过街巷,像给村子盖了层喜庆的棉被。“旧岁去,新年到,” 族长的祝福声在谷间回荡,“家家户户都平安,老老少少皆康健。” 火光映着每个人的笑脸,皱纹里盛着满足,眼角边淌着喜悦,仿佛过去一年的辛劳,都在这钟声里化作了来年的期盼。
他知道,这座古村的故事,不过是天地规则的又一个注脚。当明天的太阳升起,孩子们会穿着新衣去拜年,大人们会忙着招待客人,祠堂的供品会换成新的吃食,旺火的余烬会埋进田埂肥土。而这除夕,会像千年的河流一样,在团圆的仪式中,继续滋养着人心,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每个生灵:真正的公平,不是计较多少的均等,而是共享欢喜的圆满,如这守岁的旺火,既温暖着富人的宅院,也照亮了穷人的茅舍,让每个角落的人,都能在辞旧迎新时,揣着同样的期盼入眠。
林羽合上眼,听着窗外的鞭炮声渐渐稀疏,像在听时光的祝福。背包里的灵草种子安静下来,仿佛也在这团圆的氛围中,读懂了藏在烟火与人情之间的生存智慧。他的旅途还在继续,但此刻,在这除夕的古村里,他触摸到了规则最温暖的模样 —— 不是刻板的礼数,而是人们在团圆时刻,对彼此最真挚的牵挂与祝福。
新年初一的晨曦带着清甜的气息,漫过东溪村的屋顶。林羽被此起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